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48691 阅读:4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进风口上覆盖有空气净化装置,壳体上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辅助进风口和用于开闭辅助进风口的活动面板。壳体上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由进风格栅和托架组成,空气净化装置滑套在托架内,进风格栅设置在空气净化装置的前方;固定框的内侧设置有导轨,空气净化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导板。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层、静电除尘层、复合处理层和主框架,过滤层、静电除尘层和复合处理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在主框架内;复合处理层为活性炭层、光触媒层、冷触媒层和防螨网层中的任一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 中存在的粉尘是由于物体粉碎而产生和分散到空气中的微粒等。 微粒的粒径大小差别较大,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则需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粒径一 般在1微米至10微米;而凝结固体烟雾是物质在燃烧、升华、蒸发和凝聚等过程中形成的, 其粒径一般在0. 1微米至1微米,凝聚力很大,在空气中冷却后,凝结成固体烟雾;一种是 烟,为有机物燃烧时产生的,包括汽车尾气及厨房烹饪等产生, 一般在0. 5微米以下。 在我国国家标准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 其粒径范围约为0. 1-100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 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 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 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闺与车辆。可吸 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 及被风扬起的尘土。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粗 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 降低肺功能等。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对于直径小于10微米的浮尘,普通的过滤网是没有办法有效去除的,而该类型的 浮尘非常容易随空气流动,难以飘落或固定下来。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静电除尘技术, 小的悬浮粒子很容易被荷电,由于库仑力会被吸附在集尘板,而达到除尘的目的。其特点是 除尘率高可以高达99%,善于处理小粒径的浮尘,且处理量大风阻小。 美国专利5009683中公开了在一种净化空气的空调,其结构就是在进风口采用静 电除尘装置对空气进行处理,同时保留空调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功能。由于采用静电除尘装 置之前一般采用能过滤更大粒径灰尘的过滤网,同时使用静电除尘装置,产生了非常大的 流动阻力,特别是当过滤网部分脏堵的情况下,明显影响通风量,同时明显影响空调制冷能 力的发挥,使得风机功率上升,空调噪声增大。 另一个美国专利6171376中公开了一种在空调器室内机内,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 采用开放式静电放电极和集尘极,进行静电除尘的空调器室内机,该专利对于室内机风阻 的影响很小,也可以通过放电集尘搜集到一部分灰尘,但是由于在空调器内风速很高,而由 静电产生的对微尘的推动力却相对较小,采用在内部集尘的方式往往有大量的空气没有经 过放电极的荷电处理,没有达到除尘的效果;即使受到了荷电处理,由于风速高或者风向不 对,很多灰尘无法吸附在集尘板上,甚至带电荷的粒子会吸附在风机上,造成了对设备的污 染。 可以看出,对进入空调的空气进行全面静电除尘处理,就会风阻大,影响空调的运行效果;如果放到空调器内腔中,又使静电除尘的效果难以保证;同时还缺乏一种能够进 行空调和独立除尘模式进行切换的空调器室内机。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228628Y中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空调机,包括蒸发器、冷凝器、 压縮机、节流阀、面罩和初级过滤网,其特征是在蒸发器和初级过滤网之间有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为一由活性碳纤维过滤网和静电过滤网构成的双层过滤网。这种环保型空调机 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功能多、适用范围广、既可在用户对空气进行制热或制冷或除湿处理的同时,对进入空调的空气进行除尘处理、并提高通风 量保证空调效果,还可以非常低的功耗进行独立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 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 ,其特征是进风口上覆盖有空气净化装置,壳体上还设置有 一个以上的辅助进风口和用于开闭辅助进风口的活动面板。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由进风格栅和托架组成,空气净化装置滑套在 托架内,进风格栅设置在空气净化装置的前方;固定框的内侧设置有导轨,空气净化装置的 外侧设置有导板。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层、静电除尘层、复合处理层和主框架,过滤层、静电 除尘层和复合处理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在主框架内,主框架的二外侧分别设置有导板;复 合处理层为活性炭层、光触媒层、冷触媒层和防螨网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主框架或固定框上设置有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用于控制静电除尘层工作电 源的通断。固定框与壳体通过活动轴铰接,或者,固定框滑套在壳体内。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连杆或齿轮与活动面板上的 导向块相接,导向块上设置有导滑槽或齿形。导向块设置在活动面板的二端,或者,导向块 设置在活动面板的一端,活动面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壳体铰接。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底部、正面或侧面,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上部、正面或侧面,辅助进风口设置在进风口的旁边。 所述空气调节器室内机为壁挂式、立式或嵌入式。 本技术中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运行模式为壳体上的辅助进风口关闭,换 热器不工作,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处理,从进风口进入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内腔,经风机 加压后从出风口排出的第一模式; 壳体上的辅助进风口关闭,换热器工作,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处理,从进风口进 入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内腔,换热器对空气进行处理后,再经风机加压从出风口排出的第 二模式; 壳体上的辅助进风口开启,换热器工作,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处理,从 进风口进入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内腔,其另一部分经过辅助进风口直接进入空气调节器室 内机的内腔,换热器对该两部分空气进行处理后,再经风机加压从出风口排出的第三模式。 本技术的积极效果采用该结构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当辅助进风口关闭,换热器不工作,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处理,从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内 腔,经风机加压从出风口排出,使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内部能保护清洁,空气调节器室内机起 到空气净化机的作用;当辅助进风口关闭,换热器工作,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处理,从进 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内腔,换热器对空气进行处理后,经风机加压从出风口排出,使空气调节 器室内机内部能保护清洁;当辅助进风口开启,换热器工作,空气的一部通过空气净化装置 处理,从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内腔,其另一部分经过辅助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内腔,换热器 对该两部分空气进行处理后,经风机加压从出风口排出,该运行模式可增大风量,在高效制 冷制热时采用。 在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时,换热器有多种子运行模式,包括用于制冷运行的制冷 子模式;用于制热运行的制热子模式;用于除湿运行的除湿子模式。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壳 体上设置有显示包含反映空调器运行模式和/或运行子模式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种模式 中,风机转速优选的为中转速或低转速,进一步优选低转速。空调机的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包 含反映空调其运行模式和/或运行子模式的显示装置。因此,本技术中的运行方式可 随意选择,具有功能多,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其适用范围相当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采用模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包括壳体(9),壳体内设置有风机(7)和换热器(6),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8)和进风口(2),其特征是进风口上覆盖有空气净化装置(20),壳体上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辅助进风口和用于开闭辅助进风口的活动面板(16)。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包括壳体(9),壳体内设置有风机(7)和换热器(6),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8)和进风口(2),其特征是进风口上覆盖有空气净化装置(20),壳体上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辅助进风口和用于开闭辅助进风口的活动面板(16)。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9)上设置有固定框 (37),固定框由进风格栅(30)和托架(33)组成,空气净化装置(20)滑套在托架内,进风格 栅设置在空气净化装置的前方;固定框的内侧设置有导轨(36),空气净化装置的外侧设置 有导板(3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0)包括过 滤层(3)、静电除尘层(4)、复合处理层(6)和主框架(31),过滤层、静电除尘层和复合处理 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在主框架内,主框架的二外侧分别设置有导板(32);复合处理层为活 性炭层、光触媒层、冷触媒层和防螨网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乐华邱向伟刘阳肖中孝赵海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