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文洋专利>正文

拉张式子母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01 阅读:594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一种拉张式钓鱼钩。由子钩、母钩及定位弹簧构成。该鱼钩应用了杠杆原理,当鱼咬钩撕扯钓饵或企图挣脱、吐钩时,将产生一个拉力,此拉力使脑线(拴鱼钩的线)把向两侧张开的两个钩柄向一起勒拢,从而使母钩、子钩改变原有形态,分别向两侧张开,把鱼牢牢钩住。此外,由于相对的母钩和子钩并不在一个平面上,故当鱼咬钩时,紧闭的双唇会使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两个钩产生向一个水平面上转动的趋势,而使两个钩的尖部在鱼口内形成直立或倾斜状态将鱼钩住。(*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ull hoo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ull type fishing hook. By hook, hook and positioning spring. The application of hook lever principle, when a fish bites bait, tearing or attempting to break through the hook, will produce a pull, pull the brain line (tie hook line) two hook handle opening to both sides to agree together, so that the mother and son to change the original form of hook hook, respectively on both sides of the fish hooked open. In addition, due to the relative parent and sub hook hook is not in a plane, so when the fish bite, tight lips will make two hooks in a horizontal plane to rotate a horizontal plane and the trend, the tip of the two hook erect or inclined state formed in the the fish will stay hoo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一种鱼具。目前,钓鱼者钓鱼大都使用单钩、组钩或集团钩。使用上述钩钓鱼时,全凭经验,且这些钩在鱼咬钩时,都不能改变其形态而将鱼主动钩住。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37534U所公开的“新型鱼钩”只能是在鱼咬钩触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才能将鱼钩住,结构较为复杂,且使用起来也不够方便。本技术根据上述情况,设计出一种能利用鱼咬钩撕扯钓饵时所形成的拉力,改变钩的形态,使钩分别向两侧张开将鱼钩住;此外在起杆或收线时能人为地加力,不至于因钩得不牢而使鱼逃脱的一种新型鱼钩。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于,拉张式子母钓鱼钩,由子钩、母钩及定位弹簧所构成。该鱼钩的子钩、母钩左右相对,子钩、母钩的钩弯部分上下有间隙地重迭,钩尖分别朝向两侧,子钩、母钩的钩柄与各自的钩尖所朝方向相同,并向两侧张开。两钩的固定结合点是由在母钩钩身上缠绕的空心螺旋管的空心为轴孔,子钩插入母钩上的螺旋管的空心部分为轴实现的。此外,子钩与母钩所呈现的形状是由定位弹簧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该鱼钩应用杠杆原理,利用鱼咬钩时所产生的拉力,使脑线(拴鱼钩的线)将分别向两侧张开的钩柄向一起勒拢,而使鱼钩改变原有形态,向两侧张开,从而把鱼牢牢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张式子母钓鱼钩,由子钩、母钩及定位弹簧构成,其特征是:该鱼钩的子钩、母钩左右相对,子钩、母钩的钩弯部分上下有间隙地重迭,钩尖分别朝向两侧,子钩、母钩的钩柄与各自的钩尖所朝方向相同,并向两侧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张式子母钓鱼钩,由子钩、母钩及定位弹簧构成,其特征是该鱼钩的子钩、母钩左右相对,子钩、母钩的钩弯部分上下有间隙地重迭,钩尖分别朝向两侧,子钩、母钩的钩柄与各自的钩尖所朝方向相同,并向两侧张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张式子母钓鱼钩,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洋吴文童何秀斌吴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吴文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1月02日 23:13
    母鱼是国际物种勘探学会公布的科学家最新确认的最奇特动植物名单之一是科学家新公布的八个新物种之一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