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玉峰专利>正文

一种活动浮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93038 阅读:9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活动浮漂,主要由漂体与漂座组成。漂体的下部为漂脚。漂座部分由漂脚插孔、转轴槽、钓线穿孔、钓线夹紧杆和下浮筒组成。漂脚插孔位于漂座的上部,漂脚插孔下端设有转轴槽,钓线夹紧杆的前端铰装于转轴槽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上,钓线夹紧杆的后端固连有下浮筒。转轴槽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上相对的开设有水平贯通的钓线穿孔,钓线从钓线穿孔中穿过。漂脚插孔上端开设有夹爪,夹爪的外侧嵌套有一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的内螺纹与夹爪外侧的螺纹相配合。漂体与漂座组装时,漂脚从夹爪的中部穿过后插入漂脚插孔内,通过拧紧锁紧螺母将漂脚固定于脚插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拆卸和组装,且连接更为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钓具,具体涉及一种活动浮漂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ZL200620066000. 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浮筒式活动浮 标”包括漂体与漂座。漂体由上浮筒、标示杆、主浮筒、漂脚组成,上浮筒下部与标示杆上端 连接,漂体中部设主浮筒,主浮筒上部与标示杆下端连接,主浮筒下部与漂脚连接。漂座的 上端为漂座的支架,支架内开设有纵向的漂脚插孔,漂体的漂脚通过粘结或套入等方式固 定在漂脚插孔内;漂座下端设有转轴槽,漂座下端垂直于转轴槽的方向上开设有水平贯通 的钓线穿孔,钓线从钓线穿孔中穿过;钓线夹紧杆的前端铰装于转轴槽中,钓线夹紧杆的后 端固连有下浮筒。为了让漂体和漂座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现有的固定方式有通过粘结 式和套入式。粘结式是用胶粘剂将漂脚和漂脚插孔固定在一起,然而这种方式一旦连接后 不能够拆卸,因而携带起来较为不便;而套入式则是在漂脚插孔的上端嵌套一橡胶套,利用 橡胶套的弹性和摩擦力将漂脚和漂脚插孔固定在一起,这种方式虽然易于拆卸和携带,但 长时间使用也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浮漂,其便于拆卸和组装,且连 接更为可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活动浮漂,主要由漂体与漂座组成。 漂体的下部为漂脚。漂座部分由漂脚插孔、转轴槽、钓线穿孔、钓线夹紧杆和下浮筒组成。漂 脚插孔位于漂座的上部,漂脚插孔下端设有转轴槽,钓线夹紧杆的前端铰装于转轴槽的前 挡板和后挡板上,钓线夹紧杆的后端固连有下浮筒。转轴槽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上相对的开 设有水平贯通的钓线穿孔,钓线从钓线穿孔中穿过。漂脚插孔上端开设有夹爪,夹爪的外侧 嵌套有一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的内螺纹与夹爪外侧的螺纹相配合。漂体与漂座组装时,漂 脚从夹爪的中部穿过后插入漂脚插孔内,通过拧紧锁紧螺母将漂脚固定于脚插孔内。为了加大钓线与漂座之间的摩擦,使鱼咬钩后的信号传递更可靠、信号损失更少, 所述钓线夹紧杆的外侧还包覆有橡胶套。上述方案中,下浮筒包括中空的浮筒体及浮筒盖,上述浮筒盖的外缘向上反包至 浮筒体的下部外侧,且两者通过胶粘连接在一起,以使得下浮筒的气密性更好。转轴槽的水平方向一侧设有转动挡板,该转动挡板位于远离钓线穿孔的一侧、并 与铰装钓线夹紧杆的转轴槽前挡板和后挡板相连。转动挡板的加入能够加强转轴槽前挡板 和后挡板的强度,并使得钓线夹紧杆能够更稳固的铰链在转轴槽内。上述方案中,钓线夹紧杆的前端最好为鹰嘴形,该鹰嘴形的钓线夹紧杆侧壁与转 动挡板相抵。为了进一步的加强转轴槽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强度,上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外侧最好还设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上述方案所述漂脚插孔的外侧设有防滑圈,以加大手握漂座的摩擦,便于另一只 手旋动锁紧螺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通过夹爪锁紧的方式将漂体固定在漂座上,这样不仅使得漂座和漂体之间的连 接更可靠,同时也便于漂座和漂体之间的拆卸和组装,使浮漂更易于携带;2、在钓线夹紧杆的外侧加入橡胶套,使得钓线与漂座之间的摩擦增大,减少信号 损失,浮漂的运动更为明显;3、下浮筒采用反包和胶粘的二次密封方式,使下浮筒的密封性能更好,因而也进 一步提升了活动浮漂的可靠性;4、对转轴槽和钓线夹紧杆进行的一系列改进,使得活动浮漂的强度更高、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活动浮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漂座左视图的剖视图。图中标号为1、漂体;11、漂脚;2、漂座;21、漂脚插孔;22、转轴槽;221、前挡板/ 后挡板;23、钓线穿孔;24、钓线夹紧杆;25、下浮筒;251、浮筒体;252、浮筒盖;26、夹爪; 27、锁紧螺母;28、转动挡板;29、防滑圈;30、橡胶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活动浮漂包括漂体1和漂座2两部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 2所示。漂体1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近似,其主要由上浮筒、标示杆、主浮筒和漂脚11 组成,漂体1上部为上浮筒,上浮筒下部与标示杆上端连接;漂体1下部为主浮筒,主浮筒上 部与标示杆下端连接,主浮筒下部与漂脚11连接。漂座2部分主要由漂脚插孔21、转轴槽 22、钓线穿孔23、钓线夹紧杆24和下浮筒25组成。漂脚插孔21位于漂座2的上部,漂脚插 孔21上端开设有夹爪26,夹爪26的外侧嵌套有一锁紧螺母27,该锁紧螺母27的内螺纹与 夹爪26外侧的螺纹相配合,漂脚插孔21下端设有转轴槽22。钓线夹紧杆24的前端铰装于 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上,钓线夹紧杆24的后端固连有下浮筒25。下浮筒 25包括中空的浮筒体251及浮筒盖252。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上相对的 开设有水平贯通的钓线穿孔23,钓线从钓线穿孔23中穿过。使用时,将漂脚11从夹爪26 的中部穿过后插入漂脚插孔21内,通过拧紧锁紧螺母27将漂脚11固定于脚插孔内,漂体 1与漂座2便连接在一起。为了便于锁紧螺母27的拧紧,漂脚插孔21的外侧还设有防滑圈29来增大摩擦, 使用者一手握住漂脚插孔21,另一只手旋动锁紧螺母27即可实现漂座2和漂体1的组装 或拆卸。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钓线夹紧杆24的外侧还包覆有橡胶套30,该橡胶套 30能够有效增大钓线与漂座2之间的摩擦,减少鱼咬钩的信号的损失,以便让活动浮漂能 够更可靠的将咬钩信号反馈给垂钓者。此外,为了确保下浮筒25的气密性,上述浮筒盖252 的外缘向上反包至浮筒体251的下部外侧,且两者通过胶粘连接在一起。 为了加强转轴槽22前、后挡板221的强度,并使得钓线夹紧杆24能够更稳固的铰 链在转轴槽22内,所述转轴槽22的水平方向一侧还设有转动挡板28,该转动挡板28位于 远离钓线穿孔23的一侧、并与铰装钓线夹紧杆24的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 相连。另外,本技术还在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的外侧设有纵向延伸的 加强筋来进一步加强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的强度。为了更好的利用转动挡板28来实 现钓线夹紧杆24和下浮筒25的旋转角度控制,所述钓线夹紧杆24的前端为鹰嘴形,当下 浮筒25向下转动时,钓线夹紧杆24的鹰嘴侧面会抵在旋转挡板221上,阻止其进一步向下 转动;而当下浮筒25向上转动时,钓线夹紧杆24会抵在转轴槽22的上端,阻止其进一步向 上转动;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本技术的钓线夹紧杆24在转轴槽22内的最大旋转角度能 够控制在90°以内。权利要求一种活动浮漂,主要由漂体(1)与漂座(2)组成;漂体(1)的下部为漂脚(11);漂座(2)部分由漂脚插孔(21)、转轴槽(22)、钓线穿孔(23)、钓线夹紧杆(24)和下浮筒(25)组成,漂脚插孔(21)位于漂座(2)的上部,漂脚插孔(21)下端设有转轴槽(22),钓线夹紧杆(24)的前端铰装于上述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上,钓线夹紧杆(24)的后端固连有下浮筒(25),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上相对的开设有水平贯通的钓线穿孔(23),钓线从钓线穿孔(23)中穿过,其特征在于漂脚插孔(21)上端开设有夹爪(26),夹爪(26)的外侧嵌套有一锁紧螺母(27),该锁紧螺母(27)的内螺纹与夹爪(26)外侧的螺纹相配合;漂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浮漂,主要由漂体(1)与漂座(2)组成;漂体(1)的下部为漂脚(11);漂座(2)部分由漂脚插孔(21)、转轴槽(22)、钓线穿孔(23)、钓线夹紧杆(24)和下浮筒(25)组成,漂脚插孔(21)位于漂座(2)的上部,漂脚插孔(21)下端设有转轴槽(22),钓线夹紧杆(24)的前端铰装于上述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上,钓线夹紧杆(24)的后端固连有下浮筒(25),转轴槽(22)的前挡板(221)和后挡板(221)上相对的开设有水平贯通的钓线穿孔(23),钓线从钓线穿孔(23)中穿过,其特征在于:漂脚插孔(21)上端开设有夹爪(26),夹爪(26)的外侧嵌套有一锁紧螺母(27),该锁紧螺母(27)的内螺纹与夹爪(26)外侧的螺纹相配合;漂体(1)与漂座(2)组装时,漂脚(11)从夹爪(26)的中部穿过后插入漂脚插孔(21)内,通过拧紧锁紧螺母(27)将漂脚(11)固定于脚插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程玉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