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国阳专利>正文

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52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括由双线段螺旋卷绕成复数交叉点结构的螺旋挠性线段,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一端或两端穿结一胶套固定,并两端各形成一套体,两个所述的套体分别与一个母线连结件以及一个子线连结件扣组。通过螺旋挠性线段一螺旋卷绕的复数交叉点达到结构补强,使螺旋挠性线段以较佳挺直效果而避免反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structure of winding prevention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nti winding group,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double line spiral wound into complex structure of cross point screw flexible segment, the spiral line flexible one or both ends of a fixed wear rubber sleeve, and both ends of the formation of a body, the sleeve body two with a bus connecting piece and a sub line connecting piece buckle set.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plurality of intersecting points of a spiral winding section of the spiral flexible line are used to achieve th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and the spiral flexible segment is avoided by the better straight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钓钩线组。
技术介绍
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244740号,而申请第92213550号的“防缠线组改良结构”新型专利案,如其权利要求1所述:是主要以一段线在一端反折插入一段胶质套胶结而成一端套体的线组,以其两端可分别提供一与母线系结连结件与一与钓钩组系结的连结件,而组成,完整的钓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线一端套体可穿过一软胶质束套后而与母线所结合连结件另一端转环连结,使软胶质束套相对转环一端的开口可推迫夹束在转环限位,或拉开松退使转环可灵活回动的变化操作。其中,上述专利案中的图1为单子线结构由于结构软弱而容易造成线组的反缠,而其图2、图3、图4、图5虽改以靠拢的双子线结构组成,但因两子线只是靠拢而已并没有任何的结合,并无法在结构上形成补强仍无法避免因结构软弱造成的反缠,为其最大的缺点。而如公告第M293665号,申请第95202338号的“防缠线组改结构二”新型专利案,是在子线上穿套一中空胶管凭借其挺直的约束以达到防止线组的反缠,但如此一来增加套结的中空胶管则形成结构的复杂,而使制造、组装成本提高,为其最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缠线组改良结构,使其不容易反缠,且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括由双线段螺旋卷绕成复数交叉点结构的螺旋挠性线段,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一端或两端穿结一胶套固定,并两-->端各形成一套体,两个所述的套体分别与一个母线连结件以及一个子线连结件扣组。较佳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中间以一个两端为转环的转子与其联结,两侧连结端则与两限位套束结连结。相对扣组母线连结件的胶管在内侧端套结挡套,供各式配重件套结胶套。相对扣组母线连结件的胶管与螺旋挠性线段上可各套结—挡套,由胶套与挡套间的螺旋挠性线段提供各式配重件套结。螺旋挠性线段穿设有下端胶套,两单线由一“Λ”状胶套中段穿孔穿结两叉管后形成—套体,而组成一挠性三叉防缠线组。两端以胶套胶结定位的螺旋挠性线段,一端以单线形成—延伸段,而另一端套体与一个鱼钩套结,还配合一个束套固定组配。两端以胶套胶结定位的螺旋挠性线段,一端维持套体供母线连结件扣组,而另一端穿胶套后形成—预定长度单线延伸段供数个钓钩组系结,而单线延伸段末端直接与—鱼钩系结组配。所述的位于中间胶套下方穿组一夜光珠,一侧维持两端套结有胶套而末端形成有套体的螺旋挠性线段,而另一侧则改—单线延伸段预定长度后反折穿组一束套而形成一套体,夜光珠上方胶套与套体形成直线,串组成—挠性三叉防缠线组。两端各穿组胶套的螺旋挠性线段,其顶部套体供各式母线连结件扣组,而另一端穿组胶套与夜光珠后,以单线分叉状分别穿组一中空胶管,并凸出预定长度形成套体回穿一胶套固定,供子线连结件扣组,而另一单线延伸段延伸预定长度后反折配合一胶套固定,与螺旋挠性线段形成直线,穿组成一挠性防缠线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螺旋挠性线段一螺旋卷绕的复数交叉点达到结构补强,使螺旋挠性线段以较佳挺直效果而避免反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结各式不同配重件实施例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结各式不同配重件实施例二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延伸变化实施例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延伸变化实施例二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延伸变化实施例二示意图;图6-1是本技术单线延伸段变化实施例一示意图;图6-2是本技术单线延伸段变化实施例二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延伸变化实施例三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延伸变化实施例四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延伸变化实施例五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0’-螺旋挠性线段;101-环体;102-双线段;11-胶套;12、12’-套体;13、13’-限位套;14-交叉点;15-Λ状胶质套;151-穿孔;16-挡套;17-延伸段;171-挡结;18-中空胶管;19-夜光珠;20-母线连结件;21-转环;22-转子;23-别针;30-鱼钩;31-钓钩组;40-配重件;41-铅片座;42-铅片;43-铅锤;50-H状转接件;60、60A、60B、60C、60D、60E、60F-子线连结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其是包含以螺旋卷绕而成的螺旋挠性线段10,可在一或两端穿结胶套11形成套体12后回穿胶结固定,而在未穿结胶套11螺旋挠性线段10,可由反折端直接形成环体101组成;又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10上可进一步穿组一串联有别针23的转子22;而相对母线一端套体12可提供一母线连结件20扣组;所述的母线连结件20可为一个两端结合转环21的转子22;或如配重件40(可卷绕铅片的杆型铅片座41或铅锤43等)连结,或束结在H状转接件50上,也可直接连结一鱼钩30或别针等各式连结件套组。其中;螺旋挠性线段10,是以双线段(可为鱼线、尼龙线或软金属)加以螺旋卷绕成复数交叉点14的结构,可形成具较佳挺直效果的挠性结构以避免线组反缠的缺点;且整个线组不需增加零件避免结构复杂,兼具低成本的经济效益。或在螺旋挠性线段10中段以一转子22配合两限位套13束结连结成一灵活性更佳的防缠线组;又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10也可以不同颜色或不同粗细的双线段卷绕。而螺旋挠性线段10相对子线一端的套体12(或环体101)与一子线连结件60扣组;所述的子线连结件60为顶部形成封闭环体,再以一杆体延伸末端反折成R状扣部:或一端为封闭转环另一端为开口转环的转子的子线连结件60A;或转子-->一端为封闭转环另一端为菱形夹件的子线连结件60B;或两外瑞结合有封闭转环的双转子的子线连结件60C;或中央卷挠成环体而两端结合末端枢结转环的转子的三叉子线连结件60D:或顶部为Ω状环体而两分叉杆末端反折成R状扣部的三叉子线连结件60E;或顶部为Ω状环体而两分叉杆末端枢结外端结合转环的转子的三叉子线连结件60F等多样灵活变化组合。又所述的套体12与胶套11间可进一步套结一限位套13’。如图2所示,本技术可在一胶套11内端套结一挡套16,使胶套11上可供各种配重件40套结,如图中箭头所指可为一供铅片卷绕的铅片座41,或直接卷绕一铅片42,或是套结一铅锤43等;而胶套11外端形成的套体12连结一转子22或别针23等各式母线连结件20。如图3所示,本技术也可在一端胶套11与螺旋挠性线段10各套结一挡套16,由两挡套16间的螺旋挠性线段10供如前图所述其它各式配重件40套结组成。如图4所示,本技术两端以胶套11胶结定位的螺旋挠性线段10,在顶部套体12可与如图1所示各式母线连结件20扣组,而下瑞穿过胶套11两单线延伸段从一Λ状胶质套15中段穿孔151穿入,而分别从Λ状胶质套15两叉管穿出在末端各以反折穿结形成一套体12’而组成一挠性三叉防缠线组。如图5所示,本技术两端以胶套11胶结定位的螺旋挠性线段10,一胶套11外端以单线形成一延伸段17,而另一胶套11外侧套体12可供一鱼钩30(所述的鱼钩顶部可为凸大部或如箭头所示的环体)套结,再以一限位套13’(可为萤光套)套结固定组合而成;或如箭头所示,所述的单线延伸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括由双线段螺旋卷绕成复数交叉点结构的螺旋挠性线段,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一端或两端穿结一胶套固定,并两端各形成一套体,两个所述的套体分别与一个母线连结件以及一个子线连结件扣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括由双线段螺旋卷绕成复数交叉点结构的螺旋挠性线段,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一端或两端穿结一胶套固定,并两端各形成一套体,两个所述的套体分别与一个母线连结件以及一个子线连结件扣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挠性线段中间以一个两端为转环的转子与其联结,两侧连结端则与两限位套束结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扣组母线连结件的胶管在内侧端套结一挡套,供各式配重件套结胶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扣组母线连结件的胶管与螺旋挠性线段上可各套结一挡套,由胶套与挡套间的螺旋挠性线段提供各式配重件套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挠性线段穿设有下端胶套,两单线由一“Λ”状胶套中段穿孔穿结两叉管后形成-套体,而组成一挠性三叉防缠线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线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端以胶套胶结定位的螺旋挠性线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阳
申请(专利权)人:林国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