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怡青专利>正文

扳手钻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127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扳手钻夹头,呈中空的倒伞形结构的钻体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夹爪槽,钻体上端设有一个台阶面,夹爪一侧恰可滑动容置于钻体的夹爪槽内,夹爪由啮合端和夹紧端组成,夹爪啮合端远离钻体轴心线的一侧设有啮合螺纹,螺齿套内侧壁上设有锥螺纹和凸台,螺齿套套设于钻体外侧,螺齿套内侧壁上的锥螺纹与夹爪的啮合端螺纹连接,螺齿套上端面紧顶于钻体上端的台阶面下侧,螺齿套的凸台内侧面与钻体外侧面配合,钻体下端外侧壁上设有一个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上端与螺齿套下端配合连接,调节装置可控制螺齿套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精度高,调节方便、简单、省力,夹爪机械强度高,不易变形,定位精度高,经久耐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夹头,特别涉及一种扳手钻夹头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扳手钻夹头一般由钻体、外套、螺母、 夹爪和钥匙扳手组成,三只夹爪均布于钻体上三个斜孔内,螺 母与外套过盈配合,外套的前端设有斜齿,钻体的前端设有限 制钥匙扳手位置的固定孔,螺母与夹爪螺纹连接,通过操作外 套带动螺母旋转从而带动夹爪在斜孔内进出以夹紧或松开钻 具,再将钥匙扳手插入钻体固定孔内,钥匙扳手的齿和设于外 套前端的斜齿啮合,用力旋转钥匙扳手,从而带动外套围绕钻 体旋转,最终完成对钻具的夹紧或松开,钥匙扳手是专用的辅 件,很容易丢失或一时找不到,造成无法操作钻具,且旋转钥 匙扳手时由于是单轴定位,钥匙扳手的齿轮无法保持垂直其轴 心线的状态旋转,使啮合齿轮副很快磨损报废,夹爪夹持钻具 的部分机械强度差,容易产生变形,且夹爪是在一圆柱体上加 工而成,没有专门的定位装置,很容易发生滚动,影响中心定 位精度,螺母高度小,机械强度差,钻体和外套之间是间隙配 合且没有精密的径向同心定位结构,使用时外套容易偏摆脱离 钻体中心轴线,影响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扳手钻夹头,此扳手钻夹头机械强度高,定位精准,使用方便,经久耐用。 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 种扳手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螺齿套和调节装置,以使用 方向为基准(使用方向指呈纵向,钻头设于夹爪下面的一端), 钻体呈中空的倒伞形结构,钻体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 个夹爪槽,钻体上端设有一个台阶面,夹爪一侧恰可滑动容置 于钻体的夹爪槽内,夹爪由上部的啮合端和下部的夹紧端组 成,夹爪啮合端远离钻体轴心线的一侧设有啮合螺纹,螺齿套 内侧壁上设有锥螺纹和凸台,螺齿套套设于钻体外侧,螺齿套 内侧壁上的锥螺纹与夹爪的啮合端螺纹连接,此种结构的螺纹 连接面积大,减轻了单条螺纹的工作压力,螺纹连接顺畅,螺 齿套上端面紧顶于钻体上端的台阶面下侧,螺齿套的凸台内侧 面与钻体外侧面配合,螺齿套与钻体轴向、径向定位,有效防 止了螺齿套转动时偏摆脱离钻体中心轴线,使用精度高,钻体 下端外侧壁上设有一个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上端与螺齿套下端 配合连接,调节装置可控制螺齿套的转动,从而使夹爪上下滑 动,即调整夹爪的夹紧端间间隙大小,进而控制夹爪夹紧端对 钻头的松开或夹紧。使用时,先将钻头插入夹爪内,再旋转螺 齿套,使夹爪夹住钻头,然后再通过调节装置转动螺齿套使夹 爪夹紧钻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钻体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 有三个夹爪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歩改进,夹爪为多棱柱状结构,钻 体的夹爪槽为与夹爪配合的多棱柱状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调节装置控制螺齿套转动 结构为调节装置固定套设于钻体下端,调节装置包括齿轮定位架、齿轮定位套和松紧齿轮,以使用方向为基准,齿轮定位 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齿轮定位槽,齿轮定位套固定套设于齿轮定 位架外侧壁上,齿轮定位套侧壁上设有与齿轮定位槽数量和位 置一致的定位孔,松紧齿轮由第一锥齿轮、固设于第一锥齿轮 一侧的定位轴和固设于第一锥齿轮另一侧的固定轴组成(松紧 齿轮为一体形成),固定轴内设有扳手调节孔,松紧齿轮的固 定轴活动插设于齿轮定位套的定位孔内,其定位轴活动插设于 齿轮定位架的齿轮定位槽内,且第一锥齿轮一侧活动止顶于齿 轮定位架的齿轮定位槽外侧壁,第一锥齿轮另一侧活动止顶于 齿轮定位套内侧壁,螺齿套下端设有第二锥齿轮,螺齿套的第 二锥齿轮与调节装置内松紧齿轮的第一锥齿轮啮合,螺齿套下 端面止顶于齿轮定位套上端面,螺齿套的第二锥齿轮远离轴心 的外侧面与齿轮定位套内侧面配合,此种结构以松紧齿轮的固 定轴和定位轴为支承,使用时,有效防止了松紧齿轮轴心线偏 斜,且螺齿套与调节装置轴向、径向定位,有效保证了齿轮副 的充分啮合,有效减轻了齿轮副的磨损。调节装置控制螺齿套 转动有多种结构,比如还包括调节装置与钻体可转动纵向定位 连接,调节装置与螺齿套采用花键固定连接,调节装置外侧壁 上设有转动把手,通过扳动转动把手可调节螺齿套随调节装置 一起旋转,上述结构都为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此处不 再多举例说明。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调节装置固定套设于钻体 下端结构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调节装置套设于钻体下端外 侧壁上,钻体上设有与调节装置的松紧端止顶于松紧齿轮定位轴的外侧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齿轮定位架上等间距间隔设有三个齿轮定位槽,则钻体侧壁上对应等间距间隔设有三个键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夹爪槽与键槽等间距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固定轴内的扳手调节孔为与标准六角扳手配合的六边形沉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夹爪的夹紧端为锥状柱体,调节装置的齿轮定位架内侧壁上设有与夹爪夹紧端配合的夹爪定位槽,夹爪的夹紧端恰可滑动定位于夹爪定位槽内,夹爪被重复定位,提高了其定位精度。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钻体与螺齿套及螺齿套与调节装置均轴向和径向都有精密定位,使用精度高,调节装置与钻体固定连接,有效防止调节装置丢失而导致钻夹头无法使用,并且调节方便、简单、省力,夹爪为多边棱型,机械强度高,不易变形,定位精度高,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一种扳手钻夹头,包括钻体l、夹爪2、螺齿套3和调节装置4,以使用方向为基准(使用方向指呈纵向,钻头设于夹爪下面的一端),钻体1呈中空的倒伞形结构,钻体1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夹爪槽11,钻体1上端设有一个台阶面12,夹爪2 —侧恰可滑动容置于钻体1的夹爪槽11内,夹爪2由上部的啮合端21和下部的夹紧端22组成,夹爪啮合端21远离钻体1轴心线的一侧设有啮合螺纹23,螺齿套3内侧壁上设有锥螺纹31和凸台32,螺齿套3套设于钻体1外侧,螺齿套3内侧壁上的锥螺纹31与夹爪2的啮合端21螺纹连接,此种结构螺纹连接面积大,减轻了单条螺纹的工作压力,螺纹连接顺畅,螺齿套3上端面紧顶于钻体1上端的台阶面12下侧,螺齿套3的凸台32内侧面与钻体1外侧面配合,螺齿套3与钻体1轴向、径向定位,有效防止了螺齿套3转动时偏摆脱离钻体1中心轴线,使用精度高,钻体1下端外侧壁上设有一个调节装置4,调节装置4上端与螺齿套3下端配合连接,调节装置4可控制螺齿套3的转动,从而使夹爪2上下滑动,即调整夹爪2的夹紧端22间间隙大小,进而控制夹爪2夹紧端22对钻头的松开或夹紧。使用时,先将钻头插入夹爪2内,再旋转螺齿套3,使夹爪2夹住钻头,然后再通过调节装置4转动螺齿套3使夹爪2夹紧钻头。所述钻体1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有三个夹爪槽11。所述夹爪2为多棱柱状结构,钻体1的夹爪槽11为与夹爪2配合的多棱柱状凹槽。所述调节装置4控制螺齿套3转动结构为调节装置4固定套设于钻体1下端,调节装置4包括齿轮定位架41、齿轮定位套42和松紧齿轮43,以使用方向为基准,齿轮定位架41上设有至少一个齿轮定位槽411,齿轮定位套42固定套设于齿轮定位架41外侧壁上,齿轮定位套42侧壁上设有与齿轮定位槽411数量和位置一致的定位孔421,松紧齿轮43由第一锥齿轮431、固设于第一锥齿轮431 —侧的定位轴43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钻夹头,其特征是:包括钻体(1)、夹爪(2)、螺齿套(3)和调节装置(4),以使用方向为基准,钻体(1)呈中空的倒伞形结构,钻体(1)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夹爪槽(11),钻体(1)上端设有一个台阶面(12),夹爪(2)一侧恰可滑动容置于钻体(1)的夹爪槽(11)内,夹爪(2)由上部的啮合端(21)和下部的夹紧端(22)组成,夹爪啮合端(21)远离钻体(1)轴心线的一侧设有啮合螺纹(23),螺齿套(3)内侧壁上设有锥螺纹(31)和凸台(32),螺齿套(3)套设于钻体(1)外侧,螺齿套(3)内侧壁上的锥螺纹(31)与夹爪(2)的啮合端(21)螺纹连接,螺齿套(3)上端面紧顶于钻体(1)上端的台阶面(12)下侧,螺齿套(3)的凸台(32)内侧面与钻体(1)外侧面配合,钻体(1)下端外侧壁上设有一个调节装置(4),调节装置(4)上端与螺齿套(3)下端配合连接,调节装置(4)可控制螺齿套(3)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怡青
申请(专利权)人:邵怡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