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2754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马铃薯播种机,主要包括带有动力装置及动力输出轴的手扶拖拉机机头、连接于手扶拖拉机机头的机架及安装于机架上的播种箱,在所述播种箱的上方通过主动轴承座安装有播种主动轴,所述播种主动轴通过输送机构和双排过渡链轮链条传动机构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与齿轮机构连接,所述齿轮机构与手扶拖拉机机头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而所述播种主动轴安装有播种链轮,所述播种链轮在手扶拖拉机机头的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和播种主动轴的传动作用下,通过输送链条带动播种从动轴旋转,由此带动输送链条输送种子。它能连续、均匀播种,操作简便,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可广泛适用于马铃薯、地瓜等作物的播种作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的用于播种的农业机械。二
技术介绍
目前,仍未见有适合丘陵地区使用的以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的马铃薯播种机 具。因此,现时丘陵地区的广大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都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播种。因而, 农民作业的强度较大,且难以保证均勻播种,若不能均勻播种则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及浪费 种子。而且,由于农时的限制,必须机械化作业才能满足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需要。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合丘陵地区使用的以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 的用于播种的农业机械,特别是马铃薯播种机,以克服现有种植马铃薯时,由人工播种,导 致加大农民的劳动强度和播种不均勻而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及浪费种子的弊端,以进一步提 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适应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主要包括带有动力装置及动力输出 轴的手扶拖拉机机头、连接于手扶拖拉机机头的机架及安装于机架上的播种箱,在所述播 种箱的上方通过主动轴承座安装有播种主动轴,所述播种主动轴通过输送机构和双排过渡 链轮链条传动机构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与齿轮机构连接,所述齿轮机构与手扶拖拉 机机头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而所述播种主动轴安装有播种链轮,所述播种链轮通过输送链 条连接于播种从动轴。所述播种从动轴位于播种箱底部并由安装于机架的从动轴承座支 承。所述输送链条设置有若干个间距相等用于盛装种子,以便由输送链条连续、均勻输送种 子的盛种杯。所述盛种杯的杯体为直身设计。之所以要将盛种杯的杯体设计为直身,是要使盛 种杯所盛装的种子在输送链条作传动的过程中,不会掉落到播种箱内。所述双排过渡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由主动链轮、双排过渡链轮、双排过渡链条构成。所述齿轮机构由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构成,它们互为90度角。所述输送机构由第一链轮、传动链条和第二链轮构成。所述播种箱为漏斗状,其底端连接有种子导入室,所述播种箱与所述种子导入室 是相通的,所述播种箱的外面安装有供输送链条输送种子用的种子通道,所述种子通道的 下端开设有种子出口。本技术还在机架正对播种箱的种子出口前安装有可调节的开沟器,并在机架 位于种子出口后面安装有可调节的覆土板。本技术还与机架连接有可升降和可转向的地轮。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保证连续、均勻播种,漏播率低,而 且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作物的播种质量。它还可广泛适用于地瓜等作物 的播种作业。四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播种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标记1、手扶拖拉机机头;1-1、动力输出轴;2、机架;3、播种箱;3-1、种子 导入室;3-2、种子通道;3-3、种子出口 ;4、播种主动轴;4-1、主动轴承座;5-1、主动链轮; 5-2、双排过渡链轮;5-3、双排过渡链条;6、播种链轮;6-1、第一链轮;6-2、传动链条;6_3、 第二链轮;7、输送链条;8、播种从动轴;8-1、从动轴承座;9、传动轴;10-1、主动锥齿轮; 10-2、从动锥齿轮;11、盛种杯;12、开沟器;13、地轮;14、覆土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在图中,本技术主要包括带有动力装置及动力输出轴1-1的手扶拖拉机机头 1、连接于手扶拖拉机机头1的机架2及安装于机架2上的播种箱3,在所述播种箱3的上方 通过主动轴承座4-1安装有播种主动轴4,所述播种主动轴4通过输送机构和双排过渡链 轮链条传动机构与传动轴9连接,所述传动轴9与齿轮机构连接,所述齿轮机构与手扶拖拉 机机头1的动力输出轴1-1连接;而所述播种主动轴4安装有播种链轮6,所述播种链轮6 通过输送链条7连接于播种从动轴8。所述播种从动轴8位于播种箱3底部并由安装于机 架2的从动轴承座8-1支承。所述输送链条7设置有若干个间距相等用于盛装种子,以便 由输送链条7连续、均勻输送种子的盛种杯11。所述盛种杯11的杯体为直身设计。之所以要将盛种杯11的杯体设计为直身,是 要使盛种杯11所盛装的种子在输送链条7作输送的过程中,不会掉落到播种箱3内。所述双排过渡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由主动链轮5-1、双排过渡链轮5-2、双排过渡链 条5-3构成。所述齿轮机构由主动锥齿轮10-1和从动锥齿轮构成10-2,它们互为90度角。所述输送机构由第一链轮6-1、传动链条6-2和第二链轮6-3构成。所述播种箱3为漏斗状,其底端连接有种子导入室3-1,所述播种箱3与所述种 子导入室3-1是相通的,所述播种箱3的外面安装有供输送链条7输送种子用的种子通道 3-2,所述种子通道3-2的下端开设有种子出口 3-3。其中,之所以要设置种子导入室3-1, 是为了在播种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漏播率——因此,设计种子导入室3-1的容积时, 必须考虑到种子的体积,尤其是根据马锥薯种子特性通常要求其个体直径在30 50毫米 之间,这样,种子导入室3-1的容积最好比马锥薯种子个体稍大,使种子导入室3-1容下单 个马锥薯种子时不留下过多的空间,从而能保证盛种杯11在种子导入室3-1中就不会漏装 种子,相应地就不会漏播种子。本技术还在机架2正对播种箱3的种子出口 3-3前安装有可调节的开沟器 12,并在机架2位于种子出口 3-3后面安装有可调节的覆土板14。之所以要设置开沟器 12,是要对已起垄的垄面上开出地沟,使种子在播种箱3中由输送链条7经种子导入室3-1、 种子通道3-2带到种子出口 3-3处,从而播到地沟上,以便于由泥土将种子复盖;同时,之所 以要设置覆土板14是为了对已播下的种子用泥土将其复盖并刮平垄面,以利于马铃薯生长。本技术还与机架2连接有可升降和可转向的地轮13,以根据播种的要求和种 子的大小,方便随时调整开沟器12开沟的深浅程度和覆土板14复盖泥土的厚薄程度。当 然,可直接调节开沟器12及覆土板14本身。本技术在进行马铃薯播种作业时,由手扶拖拉机机头1牵引,通过开沟器12 进行开出地沟,与此同时,手扶拖拉机机头1的动力输出轴1-1带动齿轮机构中的主动锥齿 轮10-1转动,由主动锥齿轮10-1带动从动锥齿轮10-2转动,由从动锥齿轮10-2带动与齿 轮机构连接的传动轴9转动,再由传动轴9通过双排过渡链轮链条传动机构和输送机构使 播种主动轴4旋转,播种主动轴4通过播种链轮6、输送链条7带动播种从动轴8旋转,此 时,输送链条7上的盛种杯11及由盛种杯11所盛装的种子也同步作相对移动,因此,当盛 种杯11运动到种子导入室3-1时随即盛装种子,在输送链条7的输送下,已盛装种子的盛 种杯11则经种子通道3-2被输往种子出口 3-3处,将种子下到由开沟器12开出的地沟上; 接着,下一个盛种杯11在输送链条7的输送下重复前述动作,如此周而复始,从而有规律地 将种子经种子导入室3-1、种子通道3-2、种子出口 3-3,送到由开沟器12开出的地沟上。当 每次播下种子时,均接着由覆土板14将泥土复盖在已播下的种子上面并刮平垄面。本技术由于安装于输送链条7上各个盛种杯11的间距是相等的,故能连续、 均勻地播出种子。而且,所述输送链条7上各个盛种杯11的间距是可以调整的,以能满足 各种种植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播种机,主要包括带有动力装置及动力输出轴(1-1)的手扶拖拉机机头(1)、连接于手扶拖拉机机头(1)的机架(2)及安装于机架(2)上的播种箱(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播种箱(3)的上方通过主动轴承座(4-1)安装有播种主动轴(4),所述播种主动轴(4)通过输送机构和双排过渡链轮链条传动机构与传动轴(9)连接,所述传动轴(9)与齿轮机构连接,所述齿轮机构与手扶拖拉机机头(1)的动力输出轴(1-1)连接;而所述播种主动轴(4)安装有播种链轮(6),所述播种链轮(6)通过输送链条(7)连接于播种从动轴(8),所述播种从动轴(8)位于播种箱(3)底部并由安装于机架(2)的从动轴承座(8-1)支承,所述输送链条(7)设置有若干个间距相等的盛种杯(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湾大彭毛玷钟柏活杨柏祥何敦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新农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