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63137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属于中药材生态栽培技术领域。该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模块化菌棒;(2)采用病虫害防控方法;(3)采用生态协同与环境适配循环利用方法;(4)采用智能化与自动化生产方法;(5)采用仿生栽培流程;(6)采用天麻‑羊肚菌轮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木材成本降低80%,病害发生率≤3.5%,虫害率≤4%,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90%,亩产天麻达450kg,增产20%,羊肚菌轮作亩产鲜菇310kg,综合增收6000元/亩,适用于海拔800‑1200m的平原及林下种植场景,资源节约型天麻的规模化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生态栽培,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为兰科天麻属的干燥块茎,是一种异养兰科植物,也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享有“药材之王”的美誉,同时还是绿色保健珍品,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衰老、改善记忆力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2、天麻无根无叶,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依赖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获取营养。蜜环菌从菌材(或菌棒)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传递给天麻供其生长,因此菌材(或菌棒)与蜜环菌的质量直接影响天麻的产量和质量。一般种植一亩天麻需要2-3吨菌材,需砍伐直径15cm以上的树木30多棵,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外,传统种植天麻采用固定菌床法,需要培养菌材(菌床)和天麻定植两个步骤,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随着天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菌材供应日趋紧张,导致天麻种植成本增加。

3、目前,天麻的种植存在以下缺陷:1.资源消耗大:传统菌材依赖青杠树等原木,每平方米耗材15kg,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模块化菌棒的单棒尺寸为长度50cm,直径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甘蔗渣压缩颗粒的直径为2-4cm,孔隙率为30%-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磷酸、纳米碳粉和改性腐殖土的质量比为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模块化菌棒的单棒尺寸为长度50cm,直径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甘蔗渣压缩颗粒的直径为2-4cm,孔隙率为30%-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磷酸、纳米碳粉和改性腐殖土的质量比为0.5:5: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磁性生物炭由秸秆热解制得;所述黄金叶、五朵云和磁性生物炭的质量比为1:1: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菌棒与生态防控系统的天麻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球孢白僵菌悬液的含量为106-107cfu/g;所述载药微胶囊含球孢白僵菌和苦参碱;所述矿物吸附层由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谢忠清王祎任永福刘强张亚萍常浩周彦芳施志国宿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