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改性剂、改性纤维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31121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改性剂、改性纤维及其应用,使中空聚苯乙烯微球、具有双端基乙烯基结构的烯烃化合物在油溶性引发剂存在下、在水中反应,生成第一改性微球,然后与含有丙烯酰氧基或烷基丙烯酰氧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在水溶性引发剂存在下、在水中反应,生成第二改性微球,再与含有丙烯酰氧基或烷基丙烯酰氧基的烃基卤化铵化合物在油溶性引发剂存在下、在水中反应,生成高分子改性剂,将其施加在具有端活性基的纤维基体或织物基体上,反应,生成改性纤维或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改性纤维或织物不仅能够实现优异的抗菌疏水双功能,而且还在结合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性能上实现了较好的效果,适于制备抗菌疏水双功能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纤维领域,尤其涉及具有抗菌疏水双功能的纤维或织物,特别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纤维或织物以同时赋予多功能,并兼具优异的结合强度等性能,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改性剂、改性纤维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在纤维或织物领域,功能性纤维或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目前基本上是单功能纤维或织物,当想要在纤维或织物上实现两个甚至更多个功能时,通常的做法是将具有多种功能的材料同时或者分步涂覆在纤维或织物上,但这种做法通常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各功能材料之间可能发生不期待的反应而导致相应功能缺失;各功能材料之间容易相互覆盖而导致相应功能无法真正发挥;需要以较多的添加量才能实现各功能的有效实现,一方面增加了原料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施加太多功能材料容易造成纤维的透气性下降严重,阻碍其在服装等领域的应用;各功能材料与纤维基体或织物之间的结合力不足,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导致功能材料发生脱落或破损;制成的功能纤维或织物在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水性等性能上表现不足,难以适应更苛刻的应用环境。目前,既能有效抗菌又能具备疏水性,同时还能保持各自的性能互不干扰,实现双功能的完美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改性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中空聚苯乙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00-600nm,进一步为380-420nm;和/或,式(Ⅰ)中,取代所采用的取代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氟,取代基的数量为1个、2个或3个;和/或,步骤(1)中,以所述中空聚苯乙烯微球、所述烯烃化合物的总重量为100份计,所述中空聚苯乙烯微球的用量为60-90份,所述烯烃化合物的用量为10-40份;和/或,式(Ⅰ)中,R1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或亚己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改性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中空聚苯乙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00-600nm,进一步为380-420nm;和/或,式(ⅰ)中,取代所采用的取代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氟,取代基的数量为1个、2个或3个;和/或,步骤(1)中,以所述中空聚苯乙烯微球、所述烯烃化合物的总重量为100份计,所述中空聚苯乙烯微球的用量为60-90份,所述烯烃化合物的用量为10-40份;和/或,式(ⅰ)中,r1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或亚己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第一改性微球与所述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投料质量比为1∶0.5-2.0,进一步为1∶0.6-1.4;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二改性微球与所述烃基卤化铵化合物的投料质量比为1∶0.5-1.5,进一步为1∶0.8-1.2;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步骤(3)中的所述油溶性引发剂独立地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n,n′-二甲基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和/或,步骤(1)中,所述油溶性引发剂的添加量占所述中空聚苯乙烯微球和所述烯烃化合物的总质量的0.01%-2.0%,进一步为0.1%-1.5%;和/或,步骤(3)中,所述油溶性引发剂的添加量占所述第二改性微球和所述烃基卤化铵化合物的总质量的0.5%-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四宝高国洪张海兰刘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