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63081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9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变流器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背靠背变流器单元、四绕组变压器、储能电池单元及串联变流器控制模块。控制方法采用三级级联:外环负载电压控制器基于次边电压生成d轴串联电压参考值;中环串联电压控制器抑制锁相环相位扰动生成电流参考值;内环串联电流控制器集成PWM延迟补偿与PLL耦合抑制机制,驱动串联变流器实现动态电压补偿。在电网断电时,储能电池为并联变流器供电建立次边基准电压;负载功率突变时激活串联变流器补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电压恢复器无法离网运行、功能单一的问题,实现了并网/离网无缝切换与综合电压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变流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以及以开关型变流器为主导的波动性负荷的增加,电网面临以下挑战:

2、电压稳定性恶化:线路压降、电压闪变及暂降问题突出;

3、谐波污染加剧:开关型变流器导致电流波形畸变;

4、离网供电需求:传统设备无法在电网故障时无缝切换至储能供电。

5、现有的研究治理方案中,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是串联型补偿装置,即动态电压恢复器。该装置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控制串联电感,实时抵消供电线路的电压跌落,使终端电压始终稳定在额定幅值与频率范围内,且波形无畸变,从而将电压暂降/骤升等电网扰动与终端用户完全隔离。但现有治理方案存在固有缺陷:

6、仅支持串联电压补偿,无法提供无功支撑、网损优化等综合服务;

7、在孤岛模式下串联变流器因直流母线失电而失效,需额外配置快速切换系统,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变流器控制模块在dq旋转坐标系下实现,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WM延迟补偿的延迟传递函数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L动态补偿函数,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L耦合抑制机制中,PLL动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变流器控制模块在dq旋转坐标系下实现,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wm延迟补偿的延迟传递函数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l动态补偿函数,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l耦合抑制机制中,pll动态通过耦合方程耦合至控制回路,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的背靠背式有源变压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文武陈志东杨佩佩杨金龙张天毅张锦松张永刚何炳锐王满堂海瑛丁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