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2935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性能陶瓷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装炉、负压脱脂、分压烧结、加压烧结及快冷阶段:装炉时将含氮化硅原料与Y2O3和MgO助剂的生坯入炉并排除空气;负压脱脂阶段以低压氮气和阶段性升温促进助剂液相形成与挥发;分压阶段通过阶梯式氮气分压释放挥发物;加压阶段经相变缓冲、高温致密化、超高温均化及缓慢冷却,实现压力从低压到35bar的梯度提升,结合动压‑静压模式切换精准控压;快冷阶段通过水冷降温完成烧结,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改善传统工艺的开裂、密度不均等问题,提升瓷片良率与尺寸精度,优化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增强高温适用性与热学性能,同时减少助剂用量、降低能耗,兼具实用性与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性能陶瓷制备,涉及一种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


技术介绍

1、氮化硅陶瓷因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耐腐蚀性,在高温结构部件、电子封装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现有烧结技术在制备氮化硅瓷片时面临诸多瓶颈:其一,烧结后瓷片边缘开裂率常超过15%,主要源于硅蒸气在高温下大量逸出,导致局部密度骤变产生应力集中;其二,当瓷片厚度超过1mm时,因气氛渗透不均,中心密度比边缘低3-5%,严重影响材料一致性;其三,翘曲变形量普遍大于0.5mm/m,根源在于升温及分压曲线与材料收缩过程不匹配,引发结构应力。

2、传统解决方案存在明显局限:采用恒压氮气烧结时,无法有效抑制硅挥发,导致坯体中易形成孔隙,降低致密度;为提高致密化程度,部分方案通过增加烧结助剂(用量常超过8wt%)促进液相烧结,但过多的助剂会在晶界形成大量玻璃相,显著劣化材料的高温性能(如抗蠕变能力、热导率)。因此,亟需一种能兼顾低开裂率、高致密化均匀性、低变形量及优异高温性能的烧结方法,以突破现有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p>1、本专利技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负压脱脂阶段中,所述阶段性的升温速率具体为:从0℃以5℃/min升温至400℃,然后在400℃保温10分钟,再以5℃/min升温至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分压烧结阶段中,每个氮气分压阶段的保温时间为4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1相变初始阶段中:压力从1.05bar过渡至0.3bar的缓冲时间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负压脱脂阶段中,所述阶段性的升温速率具体为:从0℃以5℃/min升温至400℃,然后在400℃保温10分钟,再以5℃/min升温至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分压烧结阶段中,每个氮气分压阶段的保温时间为4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1相变初始阶段中:压力从1.05bar过渡至0.3bar的缓冲时间为10分钟;温度从1000℃同步升至1400℃的速率为2℃/min,时间为200min,然后在1400℃保温10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氮化硅瓷片的分压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2高温致密化阶段中:压力从5bar提升至10bar的速率为0.05bar/min,时间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扬郭康陈雨佳张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光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