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1、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周围微生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转化和固定等作用,来净化污染环境的一种绿色技术。其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成为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2、沉水植物种植方式包括自然播种法、扦插移植法、容器种植法、抛投式种植法、移植草皮法(块植法)、生态浮床辅助种植法等,其中自然播种法是将种子直接撒播在河道内,然而种子未被底泥有效覆盖,易被鱼类、底栖动物摄食,且种子可能直接落在河床顶部沙石上,不利于种子的生长,河道水流即使平缓也存在微弱流动,种子易被水流带走,导致存活率低,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以解决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存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道水体生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固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活动端固设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顶端固设有电机A(31),所述安装座(3)底端固设有上柱(4),所述上柱(4)底端固设有下柱(5),所述下柱(5)上设有集成机构(6)及均量播种机构(8),所述集成机构(6)间隙内设有钻孔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4)内开设有存料腔(41),所述存料腔(41)底端开设有出口(42),所述出口(42)呈由上而下的渐变缩小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固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活动端固设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顶端固设有电机a(31),所述安装座(3)底端固设有上柱(4),所述上柱(4)底端固设有下柱(5),所述下柱(5)上设有集成机构(6)及均量播种机构(8),所述集成机构(6)间隙内设有钻孔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4)内开设有存料腔(41),所述存料腔(41)底端开设有出口(42),所述出口(42)呈由上而下的渐变缩小结构,所述存料腔(41)顶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座(3)固定连接的入料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5)顶端开设有电机槽(50),所述下柱(5)底端开设有旋转槽(51),所述转环(61)转动设于所述旋转槽(51)上,所述旋转槽(51)顶端开设有安装槽(52),所述安装槽(52)顶端开设有活动槽a(53),所述活动槽a(53)顶端开设有活动槽b(54),所述活动槽b(54)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活动槽a(53)相连通的滑槽(55),所述滑槽(55)远离所述活动槽b(54)一端开设有圆槽(56),所述圆槽(56)底部开设有弧空槽(57),所述圆槽(56)顶端连通设有安装空槽(58),所述安装空槽(58)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出口(42)相连通的进料通道(5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62)转动设于所述环槽(611)上,所述调节环(62)底端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开设有若干v形导槽(621),若干所述v形导槽(621)连通构成密闭式调节通道,若干所述活动环(616)均与所述密闭式调节通道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611)内缘面均匀开设有若干渐变弧槽a(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朱丹萍,薛晔,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环保集团宁波禹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