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承板底部支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楼承板底部互爬立柱支撑及其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建筑中涉及装配式结构,在装配式楼承板安装过程,需对待搭设的楼承板底部设置支撑结构,传统楼承板底部的支撑结构多为搭设满堂脚手架或类似支撑结构进行支撑,施工大量脚手架或类似支撑结构,增加对下层已安装楼承板的承重,给下层已安装楼承板带来较大载荷负担,且施工大量脚手架或类似支撑结构,材料、时间及人力成本负担较大,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承板底部互爬立柱支撑及其实施方法,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楼承板底部互爬立柱支撑,包括已安装楼承板,以及多组呈矩形排布设置的互爬立柱框架,所述互爬立柱框架包括竖向贯穿已安装楼承板设置的两根立柱,设于两根立柱顶部的臂架单元,设置在两根立柱之间的互爬单元,以及设置在立柱与已安装楼承板之间的附板单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承板底部互爬立柱支撑,包括已安装楼承板(1),以及多组呈矩形排布设置的互爬立柱框架,所述互爬立柱框架包括竖向贯穿已安装楼承板(1)设置的两根立柱,设于两根立柱顶部的臂架单元,设置在两根立柱之间的互爬单元,以及设置在立柱与已安装楼承板(1)之间的附板单元,已安装楼承板(1)上设有孔洞,其特征在于:两根立柱包括并排设置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左立柱(2)和右立柱(3)贯穿设于孔洞内,所述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对侧设有导轨一,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背侧设有导轨二,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对侧均间隔设有多个踏步块(13),所述互爬单元包括自上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承板底部互爬立柱支撑,包括已安装楼承板(1),以及多组呈矩形排布设置的互爬立柱框架,所述互爬立柱框架包括竖向贯穿已安装楼承板(1)设置的两根立柱,设于两根立柱顶部的臂架单元,设置在两根立柱之间的互爬单元,以及设置在立柱与已安装楼承板(1)之间的附板单元,已安装楼承板(1)上设有孔洞,其特征在于:两根立柱包括并排设置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左立柱(2)和右立柱(3)贯穿设于孔洞内,所述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对侧设有导轨一,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背侧设有导轨二,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对侧均间隔设有多个踏步块(13),所述互爬单元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爬升箱一(4)、上爬升箱二(5)、油缸(6)和下爬升箱(7),上爬升箱一(4)、上爬升箱二(5)、油缸(6)和下爬升箱(7)之间均铰接设置,上爬升箱一(4)与右立柱(3)的导轨一滑动连接,上爬升箱二(5)和下爬升箱(7)均与左立柱(2)的导轨一滑动连接,所述附板单元包括两个附板装置(9),两个附板装置(9)对称设置、分别设于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背侧,附板装置(9)与已安装楼承板(1)固定连接,两个附板装置(9)分别与左立柱(2)的导轨二和右立柱(3)的导轨二滑动连接,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背侧均间隔设有多个用来抵在附板装置(9)上支托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支撑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承板底部互爬立柱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板装置(9)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导向组件,以及设于导向组件上的支撑组件,底座固定在已安装楼承板(1)上,导向组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部件(904),导向部件(904)一端与相近导轨二滑动连接,导向部件(904)上设有用来抵在相近导轨二侧部的紧定螺钉(10),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902),同时固定设于两个支撑板(902)上的支撑横梁(901),以及设于支撑横梁(901)上的高低调节螺栓(903),两个支撑板(902)一端与导向部件(904)转动连接,支撑横梁(901)架在两个导向部件(904)上,支撑横梁(9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远,于德强,任海波,庞天舒,孙元民,李桐,李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