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2602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由胶凝体系、复合骨料、梯度功能添加剂及水按特定配比组成。其制备方法通过预混合、梯度搅拌及梯度温控养护实现,利用复配膨胀剂的三阶段膨胀效应匹配混凝土收缩历程,结合水化热抑制剂降低温峰、玄武岩纤维增强及量化评估开裂风险,使混凝土28天限制膨胀率达0.012%以上,开裂风险系数≤0.7,水化热峰值降至48℃以下,适用于超长结构、大体积侧墙等工程,1年以上无有害裂缝,兼具抗裂性与力学性能,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量会导致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显著温差,产生温度应力导致开裂;同时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在约束条件下进一步加剧开裂风险。现有技术中,抗裂措施主要集中在单一材料改性或工艺优化:

2、中国专利2019106841554公开了一种抗冻抗开裂混凝土,通过添加玻化微珠、橡胶粉等轻质骨料降低水化热,但未解决早期温度应力集中问题;中建商砼的《一种防渗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改性高炉矿渣粉与膨胀珍珠岩协同作用,但其膨胀剂的作用周期与混凝土收缩历程匹配性不足;中国专利cn201711096949.6利用纳米材料降低收缩率,但未涉及温度应力调控;而水化热调控型钙镁复合膨胀剂虽能补偿收缩,但缺乏与纤维增强体系的协同设计。

3、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1)膨胀组分与收缩历程不同步,早期膨胀不足或后期膨胀过量;(2)单一温控措施难以适应大体积混凝土复杂的温度场分布;(3)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力不足,无法有效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胶凝体系400-500份、复合骨料1600-1800份、梯度功能添加剂60-80份和水140-1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体系中普通硅酸盐水泥、S105矿粉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300-350:80-120:8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骨料中碎石和河砂的质量比为1000-1100:600-7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功能添加剂中膨胀剂、水化热抑制剂、纤维、减水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胶凝体系400-500份、复合骨料1600-1800份、梯度功能添加剂60-80份和水140-1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体系中普通硅酸盐水泥、s105矿粉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300-350:80-120:8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骨料中碎石和河砂的质量比为1000-1100:600-7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功能添加剂中膨胀剂、水化热抑制剂、纤维、减水剂、超塑化剂和控湿组分的质量比为25-30:4-6:10-15:8-10:5-8: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玄武岩纤维,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为31.5%,所述超塑化剂为保坍型超塑化剂,所述控湿组分为多孔炭控湿组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忠举陈春峰田冬梅黄秀梅彭健秋黄晓敏李松王亦乐李远何明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精益达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