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导管的,尤其是涉及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1、心脑血管患者在进行血管介入导向管治疗都是将很长的导向管插入人体内部,由于导向管很长,为了使导向管顺利的进入身体内,需要将位于身体外部的导向管进行固定,介入导管在操作时,使用到操作装置;
2、现有技术中介入导管操作装置,采用皮带轮及平面齿轮,利用皮带轮带动一侧的皮带轮进行转动,根据横向支撑臂的使用需求,对横向支撑臂及导丝夹持器的位置进行控制,确保导丝夹持器在移动及导入过程中的稳定性,利用平面齿轮带动横向支撑臂进行水平移动,确保横向支撑臂在移动及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导向管在插入及输送的灵活性;
3、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介入导管受力输送介入导管,但是由于介入导管质地较软,易变形,在受力输送的过程中,介入导管容易发生弯曲,这样就增加了介入导管插入人体内部的医疗难度,因此,存在有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正上方设置顶框(3),所述顶框(3)与底框(1)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柱(2)支撑,所述顶框(3)内通过角度调节结构设置有翻转板(4),所述翻转板(4)上面中间处设置固定框(5),所述固定框(5)内通过移动支撑结构设置有移动座(6),所述移动座(6)上设置捻揉结构,所述移动座(6)左侧面处设置防护结构,所述翻转板(4)上面靠近左侧两个边角处均设置收卷拉紧结构,所述翻转板(4)上面左侧处设置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翻转板(4)上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正上方设置顶框(3),所述顶框(3)与底框(1)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柱(2)支撑,所述顶框(3)内通过角度调节结构设置有翻转板(4),所述翻转板(4)上面中间处设置固定框(5),所述固定框(5)内通过移动支撑结构设置有移动座(6),所述移动座(6)上设置捻揉结构,所述移动座(6)左侧面处设置防护结构,所述翻转板(4)上面靠近左侧两个边角处均设置收卷拉紧结构,所述翻转板(4)上面左侧处设置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翻转板(4)上的两根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底端设置拉开结构,两个所述固定杆(11)靠近转杆(10)设置,所述固定杆(11)顶端上转动套设有限位轮(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开结构包括安装在固定杆(11)底端的滑块(32),所述翻转板(4)上面开设有供滑块(32)滑动的滑槽(13),所述滑块(32)上面处连接圆柱杆(14),所述圆柱杆(14)上活动套设套筒(15),所述套筒(15)顶端设置u形板(16),所述u形板(16)上面中间处设置拉环(18),所述u形板(16)与翻转板(4)之间设置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套设在圆柱杆(14)上的弹簧(17),所述弹簧(17)两端分别连接在滑块(32)和套筒(15)上,所述u形板(16)两底端均连接有定位杆(19),所述翻转板(4)上处于滑槽(13)处开设有两组定位孔(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揉结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座(6)上的两个固定筒(25),所述固定筒(25)通过位置调节结构设置在移动座(6)上,所述固定筒(25)中活动插进捻揉块(26),两块所述捻揉块(26)相互靠近一侧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垫(27),所述捻揉块(26)与翻转板(4)之间设置带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结构包括开设在固定筒(25)一侧面上的竖槽(28),所述竖槽(28)中滑动设置套块(29),所述套块(29)连接在捻揉块(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王雪雪,胡友玲,张美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琦智安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