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21077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在氮气保护下将三种底物分别同N,N,N',N'‑四甲基乙二胺一起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中,降温并加入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反应充分制得溶液A、B、C;将三聚氯氰、2,2,6,6‑四甲基哌啶、碘化钾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中,降温搅拌配置成溶液D;将溶液A、B、C分别经蠕动泵滴加入溶液D中,滴加完后继续反应一段时间,逐渐升温至反应温度后充分反应;反应完后加入饱和食盐水淬灭反应,经分离提纯得到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锅法,制备步骤短、工艺操作简单、产品易提纯、经济环保、产物收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为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是有机材料在电流或电场的激发作用下产生发光现象。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作为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可以实现电致发光。三嗪类化合物是一类含三氮杂环芳香类化合物,其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表现出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三线态能级,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及优良的光电性能,特别适用于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使用时,可明显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发光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作为电子传输层与空穴传输层材料使用时,能够提升器件的电子传输性能、降低器件驱动电压和保持电压的稳定性,提高器件的运行效率、运行稳定性。三嗪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开发研究价值。非对称三芳基三嗪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引入三嗪骨架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可调性、稳定性及独特电子性质,在发光材料、生物制药、农业化学、紫外吸收材料和功能材料前体等高端材料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三聚氯氰和卤代芳烃为原料,一锅法制备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其反应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A、B、C、D的制备过程中,降温至-85~-70℃,溶液A、B、C的制备过程中,搅拌反应时间为20~80分钟;溶液A、B、C滴加入溶液D中后继续反应30~90分钟,升温至反应温度为-60~-30℃,充分反应时间为2~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A、B、C的浓度为(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三聚氯氰和卤代芳烃为原料,一锅法制备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其反应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a、b、c、d的制备过程中,降温至-85~-70℃,溶液a、b、c的制备过程中,搅拌反应时间为20~80分钟;溶液a、b、c滴加入溶液d中后继续反应30~90分钟,升温至反应温度为-60~-30℃,充分反应时间为2~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a、b、c的浓度为(0.15~0.35)mol/l,溶液d的浓度为(0.35~1.0)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三芳基取代三嗪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物ar1-br、ar2-br、ar3-br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0.95~1.05):(0.95~1.05):(0.95~1.05):1;溶液a中底物ar1-br与正丁基锂的摩尔比为1:(0.95~1.05),底物ar1-br与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摩尔比为(0.95~1.05):(0.5~1.0);溶液b中底物ar2-br与正丁基锂的摩尔比为1:(0.95~1.05),底物ar2-br与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摩尔比为(0.95~1.05):(0.5~1.0);溶液c中底物ar3-br与正丁基锂的摩尔比为1:(0.95~1.05),底物ar3-br与n,n,n',n'-四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修光朱叶峰吴忠凯张盼郭辉裴晓东王凡钱有军申保金张玲张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