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绞线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1712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制造设备与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线绞线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两个绞合机构,夹持线束的绞合夹爪,与绞合夹爪连接的旋转组件以及旋转驱动组件,两绞合夹爪开口相对设置并在同一延伸线上;滑动导向机构平行设置在绞合机构一侧;线束端头拉动机构包括导向组件和两个端头夹爪;线束位移机构移送线束端头拉动机构上的线束;线束端头平移机构将线束移送至绞合夹爪上。这些机构协同工作,使得线束的精准定位和顺畅传递成为可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绞合质量。与传统的单一旋转式绞合机构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点联动机制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绞合精度,还使得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制造设备与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双线绞线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数据线缆、通信线缆及部分高性能汽车线束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抑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磁干扰及串扰,并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常需要将两根绝缘导线按照特定的节距紧密、均匀地绞合在一起,形成双绞线对。这种绞合工艺质量的绞合紧密度、均匀性、绞距一致性、线芯张力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最终线束产品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在智能线束生产线上,实现高效、稳定、高精度的双线绞合是一项关键技术环节。

2、现有技术中,最传统的方式大多数通过旋转式单端,两根线芯分别从两个固定的放线盘引出,汇合后,其中一端被驱动旋转,从而使汇合点之后的线对发生扭绞。这种方式结构相对简单,但在高速绞合或要求高精度绞距时存在明显不足,在智能生产过程中,线束的绞合前期需要将线束的两端打好端子,再将具有端子的线束移动至绞合区域,通过绞合机构的转动来完成绞合,在传统的线束键合过程中,线束之间的线芯的张力不均的问题。

3、专利技术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绞合机构在配合整体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绞合机构上具有一个所述绞合夹爪,每个所述绞合夹爪均包括两个夹线孔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绞合夹爪固定连接的第一滚轴,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二滚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之间的皮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端头拉动机构还具有与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连接的框架,两所述端头夹爪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端头夹爪包括与所述框架连接的拉动驱动件,连接在所述拉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绞合机构上具有一个所述绞合夹爪,每个所述绞合夹爪均包括两个夹线孔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绞合夹爪固定连接的第一滚轴,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二滚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之间的皮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端头拉动机构还具有与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连接的框架,两所述端头夹爪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端头夹爪包括与所述框架连接的拉动驱动件,连接在所述拉动驱动件输出端的可相对开合的拉动夹臂,所述框架上还具有限位块,所述夹臂合并时,收缩进所述限位块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位移板,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位移板上的位移夹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线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板两端上分别还具有一个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上具有同步带,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向良司兵洋彭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