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和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1、在为人工智能芯片等运算能力很强的芯片供电,或者为芯片里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供电的场景中,与之对应的实现快速动态响应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源要求也随之增加。在需要提供低压大电流输出的直流变换场景下,通常采用直流至直流(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dc/dc)转换装置实现母线电压到负载电压的降压以及大电流输出。目前,常用的直流变换装置通过将开关电容与串联电容降压式转换电路(series capacitorbuck,scb)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降压和大电流输出的需求。比如,采用开关电容与多相串联电容降压式转换电路级联的方案,可以实现快速动态响应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源要求。然而,目前的直流变换装置采用的电路拓扑工作效率较低,直流变换装置输入或者输出电压范围受限制,电压转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和供电系统,可实现高效、大变比的输入电压至输出电压转换,直流变换装置输入或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装置包括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所述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中的任一开关电容单元通过一个功率变换电路与一个变压单元的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单元的另一端与输出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任意两个相连的所述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管接地,并通过第二开关管与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一端和/或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一端用于连接其他开关电容单元,所述第三开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装置包括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所述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中的任一开关电容单元通过一个功率变换电路与一个变压单元的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单元的另一端与输出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任意两个相连的所述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管接地,并通过第二开关管与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一端和/或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一端用于连接其他开关电容单元,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电容和一个第一电感与第五开关管的一端、第六开关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开关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电感耦合在一个铁芯上,所述第二电感与串联的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并联,且所述串联的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与串联的第九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并联,所述第七开关管和所述第八开关管的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九开关管和所述第十开关管的连接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互补导通,并控制所述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包含的开关管、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含的开关管以及所述变压单元包含的开关管导通或者关断,使得所述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和所述变压单元向所述输出电容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中首位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开关管的一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串联的开关电容单元中首位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开关管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八开关管和所述第九开关管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亚霄,亿一德,郭金娥,何正言,颜廷栋,王宁,戴宝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