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1355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包括:承载机构,承载机构包括移动底座、第一置物平台以及第二置物平台,移动底座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万向轮,移动底座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侧板,侧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伸缩支撑杆,移动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内嵌凹槽,容纳机构,容纳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上的第二收纳区、第三收纳区以及第四收纳区,第一置物平台上表面设置有定位组件和第一收纳区;本装置通过设置移动底座、第一置物平台以及第二置物平台,再配合移动底座底部的万向轮能够组成一个三层的移动小车,能够方便将急救所需的仪器进行转运,无需单独逐一携带,且便于集中定点管理,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运车,具体涉及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


技术介绍

1、在转运病危患者将其送去急救时,一般还需要使用一系列用于急救的配套设备,这些设备包括微量泵,转运呼吸机,转运心电监护仪、急救箱、氧桶等;

2、现有的转运方式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将所有的急救设备跟随患者进行携带,实际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较为繁琐,便利度较低。

3、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4、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包括:

4、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移动底座、第一置物平台以及第二置物平台,所述移动底座位于第一置物平台的下方,所述移动底座、第一置物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与第一收纳区(5)之间固定安装有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区(5)一端开设有抽拉槽口(32),所述抽拉槽口(32)内设置抽拉板(33),所述抽拉板(33)与抽拉槽口(32)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纳区(7)包括底板(29)以及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3)上的第一转动板(28)和第二转动板(30),所述第一转动板(28)和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与第一收纳区(5)之间固定安装有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区(5)一端开设有抽拉槽口(32),所述抽拉槽口(32)内设置抽拉板(33),所述抽拉板(33)与抽拉槽口(32)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纳区(7)包括底板(29)以及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3)上的第一转动板(28)和第二转动板(30),所述第一转动板(28)和第二转动板(30)与底板(29)之间均设置有活动转轴(4),所述第一转动板(28)和第二转动板(30)均通过活动转轴(4)与底板(29)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收纳区(8)包括开设在第二置物平台(3)上表面的第二氧桶槽(26),所述第二氧桶槽(26)贯穿第二置物平台(3),所述第二氧桶槽(26)两侧面设置有隔板(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急救用集成式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科成陈渝升刘翠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