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61298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0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液收集系统,属于废液处理领域,解决了废液提升过程中缓冲罐缓冲效果不佳的问题。该废液收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继槽、第一泵前输入管道、第一废液提升泵、第一泵后提升管道和废液收集间,所述第一泵后提升管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压集中段、中压过渡段和低压扬升段;所述第一中压过渡段上设置分流接口A,所述废液收集系统还包括泵后回流管道,所述泵后回流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分流接口A,所述泵后回流管道的另一端通向所述中继槽。本技术能够实现废液提升泵的稳定工作和有效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液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期对废液进行收集的系统。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通常电子洁净厂房内会有废液收集系统。从洁净室内接出的废液管道为重力流排放,通常为了满足自流条件,会把废液收集间放置在地下室或者降板区域内。但由于规范限制,甲乙类化学品不能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且不满足降板条件时,就需要考虑新的解决方案。现有技术中设置废液提升系统,将工艺设备排放的废液通过提升的方式到达废液收集间,但同样存在问题,因为废液流量排放不稳定,导致废液提升泵的工作状态极不稳定,有时废液量来的很快,泵还没来得及启动液体就流下来了,导致泵前管道内压力极大;有时泵内的液体还没有完全打完排放源就不再排出废液了,导致提升泵中进入部分气体甚至进入管道,给系统带来频繁压力波动和液体冲击,泵和管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出现泄漏。在此基础上的改进是在排放源与提升泵之间设置缓冲罐,但因为安全要求,这样的缓冲罐容积往往很小,无法有效实现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中继槽(1)、第一泵前输入管道、第一废液提升泵、第一泵后提升管道、泵后回流管道(5)和废液收集间;所述第一泵后提升管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压集中段、中压过渡段和低压扬升段;所述中压过渡段上设置分流接口A;所述泵后回流管道(5)的一端连接所述分流接口A,所述泵后回流管道(5)的另一端通向所述中继槽(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泵前输入管道、第二废液提升泵和第二泵后提升管道,所述第一泵前输入管道上设置分流接口B,所述第二泵前输入管道连接所述分流接口B,所述第一泵后提升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中继槽(1)、第一泵前输入管道、第一废液提升泵、第一泵后提升管道、泵后回流管道(5)和废液收集间;所述第一泵后提升管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压集中段、中压过渡段和低压扬升段;所述中压过渡段上设置分流接口a;所述泵后回流管道(5)的一端连接所述分流接口a,所述泵后回流管道(5)的另一端通向所述中继槽(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泵前输入管道、第二废液提升泵和第二泵后提升管道,所述第一泵前输入管道上设置分流接口b,所述第二泵前输入管道连接所述分流接口b,所述第一泵后提升管道的中压过渡段上还设置并流接口a,所述第二泵后提升管道的末端连接并流接口a,所述并流接口a位于分流接口a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前输入管道上的分流接口b的前后分别设置流量调节阀a(7)和流量调节阀b(8),所述第二泵前输入管道上设置流量调节阀c(9),所述流量调节阀a(7)通过的流量是流量调节阀b(8)和流量调节阀c(9)通过的流量之和;所述泵后回流管道(5)上设置流量调节阀d(11),所述第一泵后提升管道的低压扬升段设置流量调节阀e(12),所述第一泵后提升管道的高压集中段上的流量与第二泵后提升管道的流量之和等于所述流量调节阀d(11)和流量调节阀e(12)通过的流量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13)和控制器(14),所述液位传感器(13)连接在中继槽(1)上,所述第一废液提升泵还包括第一马达,所述第二废液提升泵包括第二马达,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伟周向荣徐拓余芳李思凡贺霞
申请(专利权)人: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