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61121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乙烯醇溶解于溶剂中,并加入喹啉‑4胺,配制为蓝色纺丝液;通过在蓝色纺丝液中加入荧光素,配制为绿色纺丝液;通过在蓝色纺丝液中加入罗丹明,配制为红色纺丝液;将蓝、绿、红三种颜色的纺丝液分别进行湿法纺丝,得到蓝、绿和红色磷光纤维;将蓝、绿和红色磷光纤维中一种、两种或三种,并按每种若干根通过机械加捻,得到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RGB三基色磷光纤维,并通过机械加捻实现光混色,从而开发出一种全色域可调的柔性磷光纤维,为实际应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发光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因其长余辉寿命、低毒性和大斯托克斯位移,在生物传感、信息存储、柔性显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有机磷光材料的三重态猝灭效应和自旋禁阻特性限制了其发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当前技术多通过重原子效应、晶体工程及刚性基质等方式改善发光性能,但这些方法通常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pret(磷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其通过高效的能量传递机制显著提高了发光效率。然而,如何将该技术与实际应用结合,开发具有宽色域和灵活加工性能的磷光材料仍是一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通过机械加捻实现颜色混合,通过调整三基色磷光纤维的比例,能够灵活调控发光颜色的混色效果,拓宽发光范围,从而满足柔性显示、防伪与信息加密等领域的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基质的醇解度为98-9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纺丝液中,聚乙烯醇与喹啉-4胺的质量比为1000∶(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纺丝液中,喹啉-4胺与荧光素的质量比为100∶(1~20);所述红色纺丝液,喹啉-4胺与罗丹明的质量比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基质的醇解度为98-9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纺丝液中,聚乙烯醇与喹啉-4胺的质量比为1000∶(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纺丝液中,喹啉-4胺与荧光素的质量比为100∶(1~20);所述红色纺丝液,喹啉-4胺与罗丹明的质量比为10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磷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利用湿法纺丝设备将纺丝液注入饱和硫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艳华刘晓庆朱美芳张新海白天祥陈凌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