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0957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包括风机基础和沿高度方向上拼合设置的多个塔筒管节,所述塔筒管节由低到高管径逐渐减小,每个所述塔筒管节内部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根支撑连接管,塔筒管节内部在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连接管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轻质填充板,所述支撑连接管和所述轻质填充板均埋设在塔筒管节的混凝土内,每两个相邻所述塔筒管节中的支撑连接管均相互固定连接。通过在塔筒管节内沿周向设置多根支撑连接管,在不增加塔筒壁厚的条件下,提高了原有钢塔筒的刚度和强度,并在每两个相邻的支撑连接管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轻质填充板,在不影响结构刚度的情况下减小结构自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塔筒结构设计,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年平均风速较高的风电场开放趋于饱和的背景下,陆上风电厂建设逐步向内陆低风速区转移。为了在低风速区获得相对较大的风速,满足发电需求,风电机组塔架高度向超高化、叶轮向大型化发展。目前风电行业占主要地位的高塔架技术主要有全钢塔架和钢筋-混凝土组合式塔架两条技术路线。随着塔架高度的增加,全钢塔架越来越柔,自振频率降低,振动问题严重。钢筋-混凝土组合塔架,则重心较低、稳定性和刚度比较好,可避免由叶轮脉动激励的共振响应。但是随着塔架高度的增加,基底反力增加,基础面积相应增大,从而导致征地面积增大,混凝土用量增加,影响造价。基于这种情况亟需一种自重轻,刚度大,可预制的混凝土塔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在保持混凝土塔筒刚度和强度的基础上,减小混凝土塔架的自重,以达到减小基底力的目的。

2、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包括风机基础和沿高度方向上拼合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基础和沿高度方向上拼合设置的多个塔筒管节,位于最底端的所述塔筒管节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机基础的顶端,风电机组固定安装在位于最顶端的所述塔筒管节上,每个所述塔筒管节内部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根支撑连接管,塔筒管节内部在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连接管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轻质填充板,所述支撑连接管和所述轻质填充板均埋设在塔筒管节的混凝土内,每两个相邻所述塔筒管节中的支撑连接管均通过法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节相邻的所述塔筒管节的混凝土之间填充有高强灌浆料层。</p>

3.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基础和沿高度方向上拼合设置的多个塔筒管节,位于最底端的所述塔筒管节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机基础的顶端,风电机组固定安装在位于最顶端的所述塔筒管节上,每个所述塔筒管节内部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根支撑连接管,塔筒管节内部在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连接管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轻质填充板,所述支撑连接管和所述轻质填充板均埋设在塔筒管节的混凝土内,每两个相邻所述塔筒管节中的支撑连接管均通过法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节相邻的所述塔筒管节的混凝土之间填充有高强灌浆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管为方管,每个所述塔筒管节内的多根方管等间距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填充板为聚苯板或聚氨酯泡沫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风电机组的塔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新孙艳坤刘学武李佳璠周云山侯宇丛建鸥胡晓春王浤宇宋广会黄立根史骏李斌孟磊张伟科刘海侠李卓芯张浩赵健胡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