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6004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单元、风力发电单元、供热转换装置、储热装置、热泵装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及中央控制系统;光伏发电单元、风力发电单元、储热装置和热泵装置均与供热转换装置相连,储热装置与锅炉相连;储热装置、热泵装置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均与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光伏发电单元、风力发电单元、供热转换装置、储热装置、热泵装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及中央控制系统,提出了新能源电热协同‑烟气余热复合调控‑蓄热中枢管理的热能管理结构,真正实现了不同热源之间的时空互补与能源品质协同,从而显著提升火电厂的整体热效率与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电厂节能提效与新能源协同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火电厂能源管理与系统优化。


技术介绍

1、火电厂在承担基础负荷的同时,面临能耗高、效率低与清洁水平不达标的问题。虽然新能源快速发展,但其波动性与间歇性特点限制了其大规模直接接入火电机组主流程的能力。传统火电厂的热能系统,如锅炉预热段、空气预热器等,普遍依赖于机组内部热源或烟气余热,其调节能力有限。

2、近年来,基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电能利用方式不断创新。其中,将新能源用于电加热、热泵等技术,通过提供稳定热源以辅助火电机组运行,是一种提升整体热效率的新思路。若能与火电厂现有的烟气余热系统协同调度,并配套储热装置与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热能供给的柔性调节,增强火电系统适应新能源波动的能力,实现能耗降低与效率提升的双重目标。

3、现有的电力市场规则和调度模式难以适应一体化系统的需求。风光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机制尚不完善,价格波动大且缺乏风险对冲手段;火电灵活性改造虽有进展,但余热资源价值未被充分挖掘。如何提高火电厂的热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发电单元(1)、风力发电单元(2)、供热转换装置(3)、储热装置(4)、热泵装置(5)、烟气余热回收装置(9)以及中央控制系统(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9)设置于锅炉(8)的尾部烟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热转换装置(3)为电加热器、感应加热装置或高温蓄热体,储热装置(4)为水罐、熔盐储罐或固体蓄热材料模块,热泵装置(5)包括高温热泵与余热驱动热泵,储热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发电单元(1)、风力发电单元(2)、供热转换装置(3)、储热装置(4)、热泵装置(5)、烟气余热回收装置(9)以及中央控制系统(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9)设置于锅炉(8)的尾部烟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热转换装置(3)为电加热器、感应加热装置或高温蓄热体,储热装置(4)为水罐、熔盐储罐或固体蓄热材料模块,热泵装置(5)包括高温热泵与余热驱动热泵,储热装置(4)与高温热泵和余热驱动热泵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能分配单元(7),储热装置(4)经热能分配单元(7)与锅炉(8)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余热协同的风光供热型火电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热能分配单元(7)与锅炉(8)之间设置有换热器组(6)。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光明都劲松舒进葛军张斐张茜赵朝成赵永亮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