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灰处理相关,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飞灰除氯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每年约有2.第二u型管52亿吨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飞灰产生量超过处理筒1000万吨,但其中80%的飞灰采用填埋处置,潜在的环境风险较大;垃圾焚烧飞灰是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留物,含有高浓度的氯盐(如nacl、kcl、cacl2)、重金属(如pb、cd、zn)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其中,氯元素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飞灰的后续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飞灰处理存在如下缺陷:
2、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飞灰除氯方法包括:水洗法:通过水浸出可溶性氯盐,但耗水量大且产生高盐废水;化学稳定化(如磷酸稳定),但无法彻底脱氯;高温烧结/熔融:能耗高,且可能造成重金属挥发;热解法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可在较低温度(500-800°c)下实现氯的挥发分离,同时避免重金属的二次污染,具有显著优势;且能够实现飞灰中氯元素的挥发脱除,使飞灰内含氯含量降低,达到回炉要求,降低对焚烧炉腐蚀,降低焚烧炉运营维护成本,采用低温热解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焚烧飞灰除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筒(10),所述处理筒(10)的内部中间设有圆筒(13),所述处理筒(10)的内部通过所述圆筒(13)分隔设有低温腔(14)与高温腔(15),所述圆筒(13)的内部设有处理组件;所述处理组件包括活塞板(23),所述活塞板(23)上转动设有若干第一圆板(26),所述第一圆板(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活动件(27),所述活动件(27)的两侧斜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凹槽(28),所述凹槽(28)内转动设有L型块(29),所述L型块(29)的一侧与所述凹槽(28)的一侧之间连接设有第一折叠件(30),所述活动件(27)的两侧平面均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飞灰除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筒(10),所述处理筒(10)的内部中间设有圆筒(13),所述处理筒(10)的内部通过所述圆筒(13)分隔设有低温腔(14)与高温腔(15),所述圆筒(13)的内部设有处理组件;所述处理组件包括活塞板(23),所述活塞板(23)上转动设有若干第一圆板(26),所述第一圆板(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活动件(27),所述活动件(27)的两侧斜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凹槽(28),所述凹槽(28)内转动设有l型块(29),所述l型块(29)的一侧与所述凹槽(28)的一侧之间连接设有第一折叠件(30),所述活动件(27)的两侧平面均转动设有若干转动板(43),所述转动板(43)的一侧与所述活动件(27)的一侧平面之间连接设有第二折叠件(44),所述圆筒(13)的两端内壁分别转动设有一个圆盘(31),所述圆盘(31)上转动设有若干第二圆板(32),所述第二圆板(32)上设有通口(57),所述通口(57)的内部对称滑动设有两个滑板(35),所述活动件(27)靠近所述第一圆板(26)方向的一端两侧斜面上设有一个第一单向阀(41),所述活动件(27)远离所述第一圆板(26)方向的一端两侧平面上均设有若干喷阀(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飞灰除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块(29)与所述凹槽(28)转动连接处设有第一扭簧(45),所述转动板(43)与所述活动件(27)转动连接处设有第二扭簧(46),所述活动件(27)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圆盘(31)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第二单向阀(47),所述低温腔(14)位于所述高温腔(15)的上方,所述活塞板(23)在所述圆筒(13)内滑动,两个所述滑板(35)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所述通口(57)的两端之间连接设有若干弹簧(36),两个所述滑板(3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活动件(27)的一端两侧斜面滑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飞灰除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板(32)的外壁设有外齿轮环(33),所述外齿轮环(33)在所述圆盘(31)的内部转动,所述圆筒(13)的两端内壁分别固定设有一个内齿轮环(34),所述外齿轮环(33)的外壁与所述内齿轮环(34)的内壁啮合,所述内齿轮环(34)在所述圆盘(31)的内部环形滑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飞灰除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3)的内部通过所述活塞板(23)分隔设有第一处理腔(24)与第二处理腔(25),所述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安,杨娜,鲍秀荣,钱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正同源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