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健康监测与人工智能交叉,具体为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1、濒海地区的钢框架结构(如港口吊装平台、滨海工业厂房、高层住宅)常年受波浪冲击、盐雾侵蚀与重复荷载作用,易发生疲劳、腐蚀、连接松弛等复合损伤。现有结构识别方法依赖大量实测数据与专家判断,难以在信息不全或早期阶段实现精准预测。此外,传统方法缺乏面向“整体性能演化机制”的多尺度建模与语义解释能力。
2、因此需要一种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旨在解决濒海钢框架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整体性能退化预测与损伤识别难题,特别是在传感器数据缺失、结构复杂性高、退化机理耦合等背景下,实现以下目标:
2、1.实现钢框架结构整体性能损伤识别(含刚度、承载与稳定性);
3、2.提升在少样本/零样本条件下的预测准确性与适应性;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图模型支持节点动态权重更新,反映荷载增长、温湿度变化与腐蚀速率累计的长期演化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RAG推理模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解释性输出包括损伤类型、受损部位与损伤机制说明:
5.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图模型支持节点动态权重更新,反映荷载增长、温湿度变化与腐蚀速率累计的长期演化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rag-多模态的近海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效第,李洪声,刘良志,陈柏州,陈少青,程林,朱景鑫,张吉,张洁,郑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北洋水运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