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
技术介绍
1、目前,针对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客土喷播技术、植生袋技术、生态袋技术、鱼鳞坑开挖技术、种植槽技术、三维植被网喷播技术、飘台法、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边坡钻孔绿化、爆破燕窝生态重建技术、藤本垂直绿化技术等。然而,在应用于高陡岩质边坡时,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普遍成本较高以及面临以下关键性挑战。
2、1)基质层稳定性差:陡峭甚至垂直的坡面导致传统喷播基质或填充土体难以附着,极易在重力、雨水冲刷作用下发生脱落、滑移,修复效果难以持久。2)水分保持困难:岩质边坡本身无保水能力,喷播层或植生袋基质薄且暴露面积大,在强日照、高温、大风环境下水分蒸发极其迅速。现有技术(如添加保水剂)效果有限且持久性不佳,容易导致植物因干旱而死亡。3)养分供给不足与流失:人工配置的基质养分在雨水淋溶下易流失,而边坡缺乏自然土壤的养分循环补充能力,植物长期生长所需的养分难以持续保障。4)结构锚固可靠性不足: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植生袋或基材的锚固措施(如简单土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包括L形主锚杆、U形钢筋辅助支架,所述L形主锚杆包括长臂和短臂,所述长臂远离所述短臂的一端用于植入高陡岩质边坡钻孔,所述短臂与所述U形钢筋辅助支架形成具有围挡的水平承载平台;所述U形钢筋辅助支架两个侧臂和一个底臂,所述底壁与所述长臂靠近短臂的一端形成垂直结构并固定,两个所述侧臂与所述短臂形成所述围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主锚杆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包括l形主锚杆、u形钢筋辅助支架,所述l形主锚杆包括长臂和短臂,所述长臂远离所述短臂的一端用于植入高陡岩质边坡钻孔,所述短臂与所述u形钢筋辅助支架形成具有围挡的水平承载平台;所述u形钢筋辅助支架两个侧臂和一个底臂,所述底壁与所述长臂靠近短臂的一端形成垂直结构并固定,两个所述侧臂与所述短臂形成所述围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主锚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u形钢筋辅助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l形主锚杆的长臂与所述u形钢筋辅助支架的底壁均垂直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l形主锚杆以800mm平行间距铺设,两个所述u形钢筋辅助支架以80mm平行间距铺设,所述短臂与两个所述侧臂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生态岩棉条、透水生态袋和玻纤网支撑板,所述玻纤网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水平承载平台上,所述生态岩棉条设置在所述玻纤网支撑板远离所述水平承载平台的一侧,并与所述玻纤网支撑板形成种植机构,所述透水生态袋包围所述种植机构的四个侧面,具体为靠近所述玻纤网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文斌,汤湘军,姜大伟,白晓军,黄宇,乌青松,于明波,邢文豪,闫慧莲,吴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广西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