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影响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模式改进传热的换热器相关,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1、受环境风影响,常规换热系统的进风口外侧易产生绕流。该绕流空气流动方向与进风口近似相切,流速较高,导致外部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空气换热装置内部时流动偏转角度增大,进而引起进风阻力上升、进风流量降低。同时,由于不同进风口处气流偏转角度存在差异,进风流量分布不均,影响空气换热装置的整体性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空气换热装置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进风口外侧的周向绕流采取导流或整流措施,改善其流动形态,从而增强受绕流影响区域的垂向进风,并提高整体进风均匀性。
2、目前,在空气换热装置进风口外加设的挡风装置多采用无孔挡风板,凭借其挡风与导流作用,可有效提升无孔挡风板迎风侧区域内空气换热装置的进风流量。然而,环境风在受到无孔挡风板阻挡并经由挡风板边缘绕流后,会在其背风侧形成横向涡流,致使该区域进风阻力增大、垂向进风减少。这导致无孔挡风板迎风侧与背风侧之间的进风流量差异显著增大,从而削弱了无孔挡风板迎风侧进风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包括空气换热装置和多孔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装置包括通风装置和空气换热器;所述多孔导流板为孔隙率分区设计的板式结构,通过孔隙率分区设计的板式结构对迎风侧空气流场起导流优化作用,对其背风侧空气流场起消涡优化作用,改善多孔导流板迎风侧与背风侧区域的空气流向、流速,进而减小多孔导流板迎风侧和背风侧附近空气换热装置的进风阻力,增大进风流量,实现大风环境下换热系统的整体传热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进风面、导流壳和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包括空气换热装置和多孔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装置包括通风装置和空气换热器;所述多孔导流板为孔隙率分区设计的板式结构,通过孔隙率分区设计的板式结构对迎风侧空气流场起导流优化作用,对其背风侧空气流场起消涡优化作用,改善多孔导流板迎风侧与背风侧区域的空气流向、流速,进而减小多孔导流板迎风侧和背风侧附近空气换热装置的进风阻力,增大进风流量,实现大风环境下换热系统的整体传热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进风面、导流壳和通风筒;所述空气换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或蒸发式换热器;所述空气换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时,环境冷空气依次流经进风面、表面式换热器、导流壳和通风筒;所述空气换热器为蒸发式换热器时,环境冷空气依次流经进风面、导流壳、蒸发式换热器和通风筒;所述进风面为空置的进风口或进风百叶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流板布置在空气换热装置外围,根据环境风对换热系统不同区域进风量的影响程度,在进风量受影响区域选择性布设m块多孔导流板,m为整数;所述空气换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时,2≤m≤10;所述空气换热器为蒸发式换热器时,2≤m≤800;所述多孔导流板布置在进风面的外侧,多孔导流板的横截面在其前缘点的切线与进风面水平垂线之间夹角为布置倾角λ,0°≤λ≤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的高度为hk,所述多孔导流板的高度为h,0.1hk≤h≤1.2hk;所述多孔导流板的长度为l2,所述多孔导流板与进风面的垂向间距为l1;所述空气换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时,4m≤l2≤10m,0≤l1≤l2/3;所述空气换热器为蒸发式换热器时,0.6m≤l2≤8m,-l2≤l1≤l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导流实现大风环境整体传热强化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流板,水平方向根据与进风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嘉杰欣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