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8920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及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性服装技术领域,包括鱼鳃式透气结构、透气功能层和立体充绒区域,鱼鳃式透气结构设于羽绒服主体的后背区域,由至少两个纵向排列的鱼鳃状通道构成,鱼鳃状通道通过捏褶缝合形成,且至少一个鱼鳃状通道的上下端剖断;透气功能层包括鱼鳃状通道剖断处拼接单向导湿布和/或吸湿速干网眼针织布,形成闭合透气循环系统;羽绒服内划分多个立体充绒区域,采用立体充绒工艺使羽绒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科考人员在极地严寒环境下“一动就热,一停就冷”的难题,提供更舒适的穿着体验,降低极端环境中的失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服装,尤其是一种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及制备方法,适用于极地科考、高山探险等极端环境。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羽绒服的功能性要求日益严苛,在户外活动或极端环境中,人体会因运动产生热量和湿气,传统羽绒服无法有效应对这种热湿变化,导致穿着者感到不适,甚至可能因体温和湿度调节不当引发健康问题。例如在极寒环境下,若羽绒服不能平衡热湿,汗水凝结会降低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增加失温风险。在一些极端环境作业中,如极地科考、高山探险等,工作人员需要穿着保暖性好的羽绒服,同时又要解决因身体运动产生的湿气问题。据《极地装备研究报告》,传统羽绒服在-30℃环境下运动1小时后,内层湿度积聚达85%,导致保暖效率下降40%。现有的主流羽绒服大多采用平面充绒,存在排湿盲区;不分羽绒服采用腋下透气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羽绒服的排湿能力,但可能破坏羽绒服的整体防风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及制备方法,采用更先进、高效的排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鳃状通道(11)的捏褶深度为1-3cm,鱼鳃状通道(11)的间距为2-5cm,鱼鳃状通道(11)的数量为3-6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鳃状通道(11)的剖面结构呈Ω形,其捏褶角度为60°-75°,沿着鱼鳃状通道(11)气流单向导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湿布为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鳃状通道(11)的捏褶深度为1-3cm,鱼鳃状通道(11)的间距为2-5cm,鱼鳃状通道(11)的数量为3-6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鳃状通道(11)的剖面结构呈ω形,其捏褶角度为60°-75°,沿着鱼鳃状通道(11)气流单向导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湿布为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编织物,其内层亲水指数>8级,其外层疏水接触角>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鱼鳃式透气结构的立体充绒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充绒区域(7)中,胸腹部充绒量为120-150g/m2,关节部位充绒量为80-100g/m2,充绒格缝线密度≤8针/3cm。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张瑜李建博沈丽芳钱丹红戴华
申请(专利权)人: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