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88107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3
本技术涉及纳米技术领域,公开了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包括圆筒,所述圆筒的外侧开设有卡槽二,所述圆筒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圆筒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冷凝管,所述圆筒的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冷凝管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冷凝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圆筒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本技术中,空腔内的冷却液会吸收热量,散热片辅助降低温度,冷凝管分割圆筒表面,增加纳米铜间隙,扩大散热面积以加速降温,转动冷凝管使转动块移动至卡槽二的尽头,抽出冷凝管进行更换,实现设备降温,满足设备小型化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纳米,尤其涉及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


技术介绍

1、纳米技术的兴起为解决传统电感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纳米铜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比表面积,这些特性使其在作为电感器电极材料时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电感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会出现电感值突变和电流异常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个电路的稳定性,使电路出现误动作和信号失真的问题。

2、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在工作时,电流通过线圈和电极,由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电阻,即使电阻相对较小,当电流较大或通电时间较长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热量,而现有技术中通过添加散热片对其进行散热,但散热片主要依靠热传导将热量从发热源传递到散热片表面,再通过自然对流或辐射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散热方式的效率相对较低,为了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散热片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尺寸和表面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这就使得电感器在安装时需要额外的空间来放置散热片,在一些对空间要求严格的电子设备中,较大体积的散热片会限制电感器的应用,甚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包括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的外侧开设有卡槽二(3),所述圆筒(1)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盘(4),所述圆筒(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冷凝管(5),所述圆筒(1)的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6),所述冷凝管(5)的内部设置有空腔(7),所述冷凝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8),所述密封块(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9),所述转动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所述圆筒(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是用于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支撑柱(20...

【技术特征摘要】

1.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包括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的外侧开设有卡槽二(3),所述圆筒(1)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盘(4),所述圆筒(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冷凝管(5),所述圆筒(1)的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6),所述冷凝管(5)的内部设置有空腔(7),所述冷凝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8),所述密封块(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9),所述转动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所述圆筒(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是用于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铜电极复合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支撑柱(202),所述圆筒(1)的内部与支撑柱(202)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02),所述支撑柱(202)的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6),所述支撑柱(202)的外侧底端设置有支撑块(201),所述支撑块(201)的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3),所述固定板(2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丝(204),所述支撑块(201)的内侧开设有卡槽一(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铜电极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巨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