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8014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0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从上而下依次为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抗车辙复合改性中面层、抗裂多孔抗疲劳调平层、高粘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级配碎石垫层;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的厚度为1.5~3.0cm,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表面的构造深度不小于0.8mm;抗车辙复合改性中面层的厚度为2.5~4.5cm;抗裂多孔抗疲劳调平层的厚度为3.0~5.0cm;高粘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的厚度为1.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为36.0~40.0cm;级配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5.0~20.0cm。在总路面结构厚度减薄的情况下,维持路面结构整体的抗裂性能,提高路面结构的抗滑耐久性能,在不影响路面整体使用寿命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轻量化的路面结构适用于高架、桥梁等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1、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具备整体性强、承载能力高的特点,成为我国高等级道路的主流结构形式。然而,这种路面结构的最大问题是易发生开裂,尤其是半刚性材料自身的干缩和温缩开裂,导致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2、为了减缓反射裂缝的扩展,通常在建设过程中适当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然而,由于沥青材料的性能局限以及缺乏针对性强的抗裂设计,这种方式的抗反射裂缝效果并不理想,开裂问题仍然存在。同时,面层厚度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如沥青和碎石,导致建设成本上升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同时面层厚度的增加也导致了道路整体重量的增加,不利于路面结构在高架或桥梁等场景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解决现有使用寿命长的路面结构厚度大,不适用于高架、桥梁等需要支撑的应用场景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而下依次为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抗车辙复合改性中面层、抗裂多孔抗疲劳调平层、高粘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级配碎石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为密级配沥青路面结构,所述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为利用第一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高粘高弹改性沥青的60℃动力黏度大于58万Pa·s,60℃复数剪切模量大于12k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的最大粒径的公称直径为1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而下依次为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抗车辙复合改性中面层、抗裂多孔抗疲劳调平层、高粘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级配碎石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为密级配沥青路面结构,所述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为利用第一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高粘高弹改性沥青的60℃动力黏度大于58万pa·s,60℃复数剪切模量大于12k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抗滑超薄磨耗层的最大粒径的公称直径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车辙复合改性中面层为密级配沥青路面结构,所述抗车辙复合改性中面层为利用第一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高粘高弹改性沥青的60℃动力黏度大于58万pa·s,60℃复数剪切模量大于12kpa,所述抗车辙复合改性中面层的最大粒径的公称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富达忻磊迪熊珂航黄嘉权杨倪坤郑锡海王赛刘育标梁浩斌杨杰虞将苗
申请(专利权)人:华运通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