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7899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0
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包括悬挑桁架,设置于核心筒和框架柱之间;悬挑桁架的立面外轮廓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由水平弦杆件、竖向腹杆、斜腹杆组成,斜腹杆包括靠近核心筒侧的第一斜腹杆和靠近框架柱侧的屈曲约束支撑;悬挑桁架与楼板之间通过设置缝隙断开,并设置有限位装置;黏滞阻尼器竖向放置,其上部与悬挑桁架的上端部连接,其下部通过可调节长度装置与牛腿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抗侧与承重分离,克服了伸臂桁架在地震作用中造成核心筒结构局部损伤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可调节长度装置保证了粘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实现了损伤的主动控制,从而保证超高层建筑各组成部分稳定地发挥力学性能且充分地实现耗能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消能减震,具体涉及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超高层建筑迅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结构常用的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主要包含外框架、核心筒和伸臂桁架,如图1所示,伸臂桁架连接核心筒和外框架之间,较大地提高了结构的抗侧刚度,是主要的抗侧构件。为了降低超高层建筑结构在大风和大震之中的损伤,近年来,学者和工程师提出伸臂消能减震技术,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与常规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不同,伸臂消能减震体系将伸臂桁架与框架柱断开,并在两者之间竖向布置黏滞阻尼器,黏滞阻尼器利用框架柱与伸臂桁架之间的错动变形,消耗地震和风振的能量,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已有的伸臂消能减震体系中,框架柱与伸臂桁架断开布置,伸臂桁架的整体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可能导致超高层建筑构造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发生伸臂桁架侧向失稳,伸臂桁架的变形也常常引起楼板破坏。并且,在巨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过大的阻尼力可能导致核心筒剪力墙与伸臂桁架连接处会承受较大的应力,进而导致局部损伤破坏。另外,核心筒和框架柱混凝土的收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包括悬挑桁架(1),所述悬挑桁架(1)设置于核心筒(3)和框架柱(2)之间,悬挑桁架(1)的一侧固定在核心筒(3)上;悬挑桁架(1)的立面外轮廓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由水平弦杆件、竖向腹杆(1-4)、斜腹杆组成,所述水平弦杆件包括上弦杆(1-1)、下弦杆(1-2),所述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的端部固定于核心筒(3),所述竖向腹杆(1-4)竖向连接在上弦杆(1-1)、下弦杆(1-2)之间;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悬挑桁架(1)的上弦杆(1-1)与上层楼板(4-1)的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包括悬挑桁架(1),所述悬挑桁架(1)设置于核心筒(3)和框架柱(2)之间,悬挑桁架(1)的一侧固定在核心筒(3)上;悬挑桁架(1)的立面外轮廓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由水平弦杆件、竖向腹杆(1-4)、斜腹杆组成,所述水平弦杆件包括上弦杆(1-1)、下弦杆(1-2),所述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的端部固定于核心筒(3),所述竖向腹杆(1-4)竖向连接在上弦杆(1-1)、下弦杆(1-2)之间;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悬挑桁架(1)的上弦杆(1-1)与上层楼板(4-1)的接触位置,以及悬挑桁架(1)的下弦杆(1-2)与下层楼板(4-2)的接触位置均设置有缝隙(12)将楼板断开,缝隙(12)的两边设有楼面梁作为楼板的边梁:上层楼板(4-1)缝隙的两边各布置一根上层楼面梁(9-1)作为上层楼板的边梁,下层楼板(4-2)缝隙的两边各布置一根下层楼面梁(9-2)作为下层楼板的边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损伤主动控制的伸臂消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兴刘康包联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