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7885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0
本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包括组件边框,用于固定安装光伏层压件,组件边框包括矩形框,矩形框内侧突出有安装平台;光伏层压件固定连接于安装平台上,光伏层压件顶面与矩形框顶面平齐;矩形框底部延伸形成底板;支架导轨,矩形框底面与支架导轨抵接,支架导轨与组件边框通过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组件边框不高出光伏层压件,使得雨水或者灰尘不会在光伏层压件边沿累积,可降低灰尘积累给光伏组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矩形框顶面平台和底板给组件边框安装于支架导轨提供了空间,使组件边框和支架导轨安装方便快捷、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


技术介绍

1、光伏组件由于常年在户外使用,须长期面临风吹日晒,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正常工作、发电效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当前光伏组件可靠性研究中尤为需要关注的技术课题。灰尘遮挡作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无可避免的会出现在每一块光伏组件上,由于表面积灰将直接降低达到光伏组件的光线,因此会影响发电量、散热。而且,由于不同灰尘的不同物理、化学特性,使得长期积累并经雨水冲刷后,灰尘容易积聚于光伏组件的一侧边框附近,造成该区域内的光伏电池被厚厚的灰尘所遮挡,导致热斑效应。现有的应对灰尘的方法,普遍采用人工或机器进行定期清洗,但这种方式投入很大,对于一些沙尘气候频发的地区,清洗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一些大型的光伏电站中,对成千上万块光伏组件进行清洗,耗时十分巨大。

2、为此,提出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02)底面朝所述底板(103)延伸有支撑板(104),所述支撑板(104)底部与所述底板(103)固接,所述底板(103)、支撑板(104)、安装平台(102)和矩形框(101)的侧边一起形成第一型腔(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101)内开设有第二型腔(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层压件(2)与所述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02)底面朝所述底板(103)延伸有支撑板(104),所述支撑板(104)底部与所述底板(103)固接,所述底板(103)、支撑板(104)、安装平台(102)和矩形框(101)的侧边一起形成第一型腔(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101)内开设有第二型腔(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层压件(2)与所述安装平台(102)通过胶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边压块(4),所述边压块(4)抵接于所述矩形框(101)顶面,所述边压块(4)远离所述矩形框(10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5),所述第一螺栓(5)垂直贯穿所述边压块(4)和所述支架导轨(3)并通过螺母(6)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防积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压块(4)包括第一竖板(401),所述第一竖板(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保华康秋兰甄霖腾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英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