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层补偿镜注塑,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补偿镜模具。
技术介绍
1、在光学设备中,补偿镜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眼镜、相机镜头等,以校正光线路径中的像差,传统的双层补偿镜通常由两个独立的镜片拼接而成,首先,在模具内,两个镜片需要在x和y方向上同时调整位置和角度,以确保它们左右对称重叠得刚刚好,这种多方向的调整不仅增加了制造的复杂性和难度,还可能导致精度控制不佳,其次,由于镜片的顶部是非球面,且在x和y方向上有复合的倾斜角度,加工和调整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这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还限制了生产效率。
2、由此可见,双层补偿镜制造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调整复杂,需要在多个方向上精确调整两个对称镜片的位置和角度,增加了制造的难度和成本,其次,精度控制难,由于镜片的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要求,传统的制造方法难以确保每个产品的质量一致性,这不仅增加了制造的复杂性,还容易引入误差,影响产品的光学性能。
3、因此重新设计一种双层补偿镜模具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补偿镜模具,包括底板单元(1)和顶板单元(2),所述底板单元(1)和顶板单元(2)之间由下往上依次配置有定位板(3)和动位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内装配有成型下模(5),所述成型下模(5)内均匀装配有若干支撑柱嵌套组件(51),每个所述支撑柱嵌套组件(51)的上端面依次设置有平面支撑面(511)、嵌套于所述平面支撑面(511)内的小倾角支撑面(512)以及嵌套于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内的大倾角支撑面(513),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与大倾角支撑面(513)沿同一倾斜方向依次嵌套,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的高度低于所述平面支撑面(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补偿镜模具,包括底板单元(1)和顶板单元(2),所述底板单元(1)和顶板单元(2)之间由下往上依次配置有定位板(3)和动位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内装配有成型下模(5),所述成型下模(5)内均匀装配有若干支撑柱嵌套组件(51),每个所述支撑柱嵌套组件(51)的上端面依次设置有平面支撑面(511)、嵌套于所述平面支撑面(511)内的小倾角支撑面(512)以及嵌套于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内的大倾角支撑面(513),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与大倾角支撑面(513)沿同一倾斜方向依次嵌套,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的高度低于所述平面支撑面(511),所述大倾角支撑面(513)的高度低于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所述动位板(4)内装配有成型上模(6),所述成型上模(6)内均匀装配有若干镜面成型柱(61),且与所述支撑柱嵌套组件(51)一一对应,所述镜面成型柱(61)下端的镜弧面(611)与所述平面支撑面(511)共同形成双层补偿镜成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补偿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下模(5)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条由内向外延伸的下模注塑通路(52),每条所述下模注塑通路(52)的外端设置有下模注塑孔(53),所述支撑柱嵌套组件(51)配置于所述下模注塑孔(53)内,所述支撑柱嵌套组件(51)由外支撑柱(514)、第一凸面支撑柱(515)和第二凸面支撑柱(516)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凸面支撑柱(515)嵌套于所述外支撑柱(514)内,所述第二凸面支撑柱(516)嵌套于所述第一凸面支撑柱(515)内,所述外支撑柱(514)的上端面为所述平面支撑面(511),所述第一凸面支撑柱(515)的上端面为所述小倾角支撑面(512),所述第二凸面支撑柱(516)为所述大倾角支撑面(5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补偿镜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淮,陈鸿彬,杨成平,张晋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乐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