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7120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骨科临床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包括融合器扩张块一和融合器扩张块二,所述融合器扩张块一和融合器扩张块二的外侧设置有扩张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活动块一和活动块二,所述活动块一和活动块二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靠近活动块二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槽。融合器采用双向丝杆驱动活动块相互靠近的扩张方式,配合滑块与滑槽、翼条与限位条的多重限位结构,确保扩张过程稳定精准,能有效撑开椎间隙恢复正常高度,形成可靠机械限位,抵御脊柱活动产生的压力、扭转力,防止融合器回缩,保障其长期稳定维持扩张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临床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


技术介绍

1、在骨科临床领域,腰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术作为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器械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的性能至关重要。传统的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多为固定尺寸结构,在手术应用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椎间隙的实际大小,从多种规格的融合器中选择适配型号。

2、从机械技术和结构原理来看,现有融合器的扩张功能多依赖简单的楔形结构或单一的螺杆驱动。楔形结构通过敲击或外力挤压使融合器张开,但这种方式难以精确控制扩张的幅度和方向,在狭小的腰椎手术操作空间内,极易因扩张力不均匀导致融合器倾斜或移位;而单一螺杆驱动的融合器,其螺杆在长期承受脊柱的复杂应力后,容易出现松动现象,使得融合器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无法维持稳定的撑开状态,进而影响椎间融合效果。

3、以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腰椎侧路椎间融合手术为例,医生在手术中为患者植入了传统固定尺寸融合器,术后初期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随着恢复过程中患者开始进行日常活动,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包括融合器扩张块一(1)和融合器扩张块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扩张块一(1)和融合器扩张块二(2)的外侧设置有扩张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活动块一(3)和活动块二(4),所述活动块一(3)和活动块二(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5),两个所述螺纹套(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6),所述双向丝杆(6)靠近活动块二(4)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槽,所述融合器扩张块一(1)和融合器扩张块二(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一(3)和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包括融合器扩张块一(1)和融合器扩张块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扩张块一(1)和融合器扩张块二(2)的外侧设置有扩张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活动块一(3)和活动块二(4),所述活动块一(3)和活动块二(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5),两个所述螺纹套(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6),所述双向丝杆(6)靠近活动块二(4)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槽,所述融合器扩张块一(1)和融合器扩张块二(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一(3)和活动块二(4)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7),所述滑块(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翼条(8),所述融合器扩张块一(1)和融合器扩张块二(2)的外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7)的外侧与滑槽(9)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翼条(8)的外侧与限位条(10)的外侧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膨胀式腰椎侧路椎间融合器及其梯度扩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组合块(11),所述组合块(11)固定连接在融合器扩张块一(1)的顶部,所述融合器扩张块二(2)的外部两侧均开设有组合槽(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相霖王志华薛海燕郑宏宇徐源毕航川蒋罡阎容稷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