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70779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7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单体,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极柱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第一金属件具有第一凹部,在第一凹部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部;第二金属件包括相连接的主体和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凹部,第二凸部嵌合于第一凹部,第一凸部嵌合于第二凹部;第二凹部远离第一凹部的底壁的一侧为第一表面,仅在第一凸部与第一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案,使得材料流动性更好的第二金属件去挤压第一金属件,以形成较大的第二金属件挤压第一金属件的挤压面。这样,可基于第二金属件更好的流动性来保证两种金属材料之间的挤压力,从而可减少第二金属件和第一金属件之间结合面的间隙,以提升极柱的过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单体


技术介绍

1、极柱是连通电池单体内外部的重要部件。极柱的一端与电池单体外部电路相连,另一端与动力电池内部电芯相连。为了降低成本和重量,电池单体的外部电路采用铝材料进行电流传输。但在电池单体内,负极集流件和负极片的集流体材质一致,其为铜材。因此,为了提升极柱的导电性并控制电池单体的重量和成本,采用铜铝复合极柱将负极集流件和外部电路连接。铜铝复合极柱的铜材和负极集流件连接,铜铝复合极柱的铝材和外部电路连接。

2、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铜材和铝材之间结合的可靠性,在铜材和铝材之间的设置有互锁结构。但是由于互锁结构通过墩压成型,会导致铜材和铝材之间的贴合面的面积较小,从而降低了极柱的过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单体,可以改善极柱的过流能力。

2、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极柱,该极柱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第一金属件具有第一凹部,在第一凹部的内壁上靠近其开口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凸部;第二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顶面和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一侧与所述顶面靠近所述极柱的轴线的一侧连接,另一侧圆滑过渡到所述第二凹部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间距为W1,满足:W1≤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柱的径向,所述第二凸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半径R1,所述主体具有第二半径R2,满足:R1>R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径R1和所述第二半径R2之间的差值为ΔR,满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顶面和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一侧与所述顶面靠近所述极柱的轴线的一侧连接,另一侧圆滑过渡到所述第二凹部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间距为w1,满足:w1≤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柱的径向,所述第二凸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半径r1,所述主体具有第二半径r2,满足:r1>r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径r1和所述第二半径r2之间的差值为δr,满足:40%r2≤δr≤60%r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绕所述极柱的轴线延伸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凸部绕所述极柱的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舒宽金段栋刘子文何巍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