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66121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5
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深度集成开源鸿蒙的分布式架构。1,通过HMAC‑SM3双向认证构建“超级终端”信任域,并将认证体系融入鸿蒙的分布式身份认证中。2,将待传输数据封装为鸿蒙原子化服务,由分布式任务调度中心统一分发,并采用SM4‑CCM分组密码模式在分布式安全沙箱内完成加密与认证。3,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可信设备群机制和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对密钥及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分级管理。最后,基于设备能力感知动态调整传输策略,并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实现异构网络设备的无缝组网。本方案形成了一套与鸿蒙系统底层能力深度耦合的原生安全传输体系,有效解决了跨设备数据流转的安全与效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通信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开源鸿蒙系统在分布式设备通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天然气输配系统等工业场景中,终端设备通常部署在物理安全难以保障的开放环境,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监控数据面临窃听、篡改等安全威胁。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传统加密方案(如aes-cbc)未与鸿蒙分布式架构深度整合,导致性能损耗;密钥协商机制(如rsa密钥交换)缺乏前向安全性;设备认证过程易受中间人攻击,且多设备并发响应时易引发信道冲突。此外,异构网络环境下难以实现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制约了工业数据的安全传输效率。因此,亟需一种与开源鸿蒙深度适配、支持动态密钥管理和跨设备协同的安全传输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双向认证、混合加密、密钥更新机制以及tls等安全传输协议,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具有自主可控性,有效防止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有发现端及接收端设备均采用独立的信号量维护方案,通过CoAP协议广播发现请求后,基于所述信号量机制控制多设备有序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采用HMAC-SM3算法进行双向认证包括,发现端及接收端设备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有发现端及接收端设备均采用独立的信号量维护方案,通过coap协议广播发现请求后,基于所述信号量机制控制多设备有序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采用hmac-sm3算法进行双向认证包括,发现端及接收端设备分别生成非对称密钥对,借助对端设备公钥对随机数、身份标识加密,通过hmac-sm3算法生成消息认证码,完成双向认证,所述身份标识包括角色id、用户id及管理密钥i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开源鸿蒙终端设备间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易航金小辉宫建华张晓烨郭东唐淼任立英靳志军张淑红李永新王伟平郝超孙福升田晓敏赵文杰王凌闯刘杰王清郭子儒徐琪琪徐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