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6570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涉及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领域,包括:通过分布式物联网传感网络采集工作面多源数据并构建三维地质数字孪生体;基于实时监测数据计算地压动态势能指数与边缘计算效能因子;在边缘节点部署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数字孪生仿真结果进行风险动态分级;优化边缘计算任务分配策略并构建多算法协同预警机制;通过时空相关性分析实现多节点预警交叉验证;根据动态阈值触发分级预警信号并同步更新数字孪生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源数据实时处理与动态建模,解决传统系统延迟高、数据孤岛问题;利用混合算法架构与动态参数优化提升模型泛化能力,降低误报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特别是指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与预警领域,现有技术方案普遍面临实时性与动态适应性的双重挑战。传统系统多依赖中心化数据处理架构,监测数据需长距离传输至地面服务器进行分析,导致数据处理延迟显著增加。尤其在井下复杂电磁环境与网络波动影响下,数据传输带宽受限,难以满足冲击地压预警对毫秒级响应的时效性需求。此外,现有方法对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能力不足,地质构造数据、微震信号、应力场分布及设备状态信息往往独立处理,缺乏统一的动态建模手段,使得风险评估模型无法全面反映工作面真实状态。

2、当前预警模型多采用固定阈值或周期性更新的静态参数,例如基于历史数据预设的应力阈值或周期性修正的岩体力学参数。然而,煤矿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随采掘推进持续变化,瓦斯浓度、岩层应力等关键参数呈现动态波动特性,静态模型难以实时捕捉此类变化,导致风险评估滞后或偏差累积。尤其在突遇断层活化或岩层破裂时,现有系统常因模型更新频率不足而出现误判或漏报。

3、在算法层面,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进一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进一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进一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进一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建张恒牟宗龙沈威张小龙赵志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