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61845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4
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沿河道两侧现状线开挖的基坑,两所述基坑内均设有埋石砼基础且其余部分通过夯填土回填,所述埋石砼基础上端设有宾格石笼挡墙,所述宾格石笼挡墙由若干填充石料的笼状结构堆叠构成;其中,任一所述笼状结构内均设有结构支撑件,用于支撑笼状结构;且相邻所述笼状结构之间设有结构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笼状结构以增强整体稳定性,本技术通过在构成宾格石笼挡墙的每个笼状结构内部增设结构支撑件,有效支撑笼体,显著降低了结构变形的风险。同时,利用结构连接件将上下相邻的笼状结构牢固连接,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强化了各笼状结构之间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岸结构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由于受到规划红线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河道治理项目面临着河道岸线空间受限的问题。传统河道治理方法通常采用砌石挡墙或混凝土挡墙来增强河岸的稳定性,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有效保障河岸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但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2、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生态友好型的河道治理技术逐渐受到关注。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9343047u提出了一种用于河道防冲及生态保护的护垫。该方案利用雷诺护垫(由金属网制成的网格状结构)填充石料,不仅能够有效地抵抗水流的侵蚀作用,保护河床和河岸免受损害,而且为水生植物提供了生长的空间,促进了水体与河岸之间的自然交流。此外,通过使用宾格石笼挡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显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持较低的建设成本,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然而,现有的生态护岸技术仍面临若干挑战。

4、一方面,宾格石笼挡墙依赖于金属网编织成的笼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道(90)两侧现状线开挖的基坑,两所述基坑内均设有埋石砼基础(10)且其余部分通过夯填土(11)回填,所述埋石砼基础(10)上端设有宾格石笼挡墙(20),所述宾格石笼挡墙(20)由若干填充石料的笼状结构(21)堆叠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支撑件(30)呈L型,且包括位于底部的水平段(31)以及沿水平段(31)一端垂直上沿的竖直段(32),所述水平段(31)压设于石料底部以及笼状结构(21)内底部之间,所述竖直段(32)贴合于笼状结构(21)的内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道(90)两侧现状线开挖的基坑,两所述基坑内均设有埋石砼基础(10)且其余部分通过夯填土(11)回填,所述埋石砼基础(10)上端设有宾格石笼挡墙(20),所述宾格石笼挡墙(20)由若干填充石料的笼状结构(21)堆叠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支撑件(30)呈l型,且包括位于底部的水平段(31)以及沿水平段(31)一端垂直上沿的竖直段(32),所述水平段(31)压设于石料底部以及笼状结构(21)内底部之间,所述竖直段(32)贴合于笼状结构(21)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32)贴合于笼状结构(21)接近河道(90)中心一侧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支撑件(30)于竖直段(32)和水平段(31)的连接位置具有弧形弯折过渡段(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支撑件(30)呈矩形状,且沿所述笼状结构(21)的内侧壁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强透水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件(40)呈“匚”字型,包括位于上端且水平延伸的上连接段(41)、位于下端且与上连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伟蔡冰晨林佳楠黄井亮吴鑫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国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