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556211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2
本申请属于血管穿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穿刺针、导丝管和感应模块;所述穿刺针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部;所述导丝管穿过所述装置主体,并与所述穿刺针连通;所述导丝管用于导丝穿过;所述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感应模块用于监测血管状态。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感应模块,能够自动识别动静脉、优化穿刺路径,持续监测血管状态,有效解决了传统血管穿刺技术中容易误判动静脉、不能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存在误穿动脉风险;减少了临床操作中的并发症和失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血管穿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


技术介绍

1、深部血管通路的建立是维系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血液透析、中心静脉营养及术中高流量输注等高风险场景。尤其面对休克、大量失血、严重创伤、呼吸衰竭和心肺复苏等急危重症患者,秒级的通路建立不仅决定治疗能否迅速启动,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对于深部血管通路建立(包括深静脉动脉穿刺及置管)存在以下特点:

2、1.临床刚需:深部血管通路的“生命通道”

3、在重症监护、血液透析、中心静脉营养和术中高流量输注等场景中,深静脉或动脉通路是启动各项救治的首要前提。尤其面对休克、大出血、严重创伤、呼吸衰竭和心肺复苏等急危重症,分秒必争:通路建立的提速与否,直指生命存续与救治成败。

4、2.现状瓶颈:传统方法效率低且风险高

5、目前穿刺操作严重依赖医生的解剖经验、手感和对血液颜色、流速的主观判断;在低血压、缺氧、代谢异常等情况下,血色与流速特征易失真,导致置管成功率不稳定、并发症频发;超声引导虽可辅助,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血流监测元件,所述血流监测元件用于实时检测血流方向、速率及血管内径,提供动静脉识别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包括压力监测元件,所述压力监测元件用于连续检测血管内压力差异,判断动静脉并实时调控穿刺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包括搏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血流监测元件,所述血流监测元件用于实时检测血流方向、速率及血管内径,提供动静脉识别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包括压力监测元件,所述压力监测元件用于连续检测血管内压力差异,判断动静脉并实时调控穿刺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包括搏动监测元件,所述搏动监测元件用于捕捉血管搏动信号,以验证目标血管的性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动静脉智能识别与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包括光学血氧监测元件,所述光学血氧监测元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血液中的氧饱和度,不同波长的光在动脉血和静脉血中的吸收特性不同,辅助区分动静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英万启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