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测绘测量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程测绘测量的定位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工程建设与地理信息采集领域,工程测绘测量作为关键技术环节,其测量精度与装置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数据可靠性,随着城市建设、交通工程、地质勘探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测绘测量装置的环境适应性与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2、在高度调节方面,传统装置多采用手动调节或简单机械结构,调节精度低且操作繁琐,难以快速适应不同测量场景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环境,尤其是大风天气时,装置的支撑结构稳定性不足,侧风阻力大,易导致测量数据偏差甚至装置倾覆,灰尘、杂物附着会影响测绘设备的光学元件或传感器精度,而现有装置往往缺乏有效的自动清洁功能,人工清理不仅效率低,还可能因操作不当损坏设备,无法及时降低高度或进入保护状态,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增加维修成本与工程延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工程测绘测量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程测绘测量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05)包括升降杆(105a),所述升降杆(105a)设置在空心支撑杆(103)的内腔,所述升降杆(105a)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05b),所述缓冲弹簧(105b)的底部和空心支撑杆(10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105a)的左侧的前端和背端均设置有齿条(105c),所述空心支撑杆(103)表面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控制套(105d),所述控制套(105d)的内腔通过滑槽活动连接有伺服马达(105e),所述伺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程测绘测量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程测绘测量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05)包括升降杆(105a),所述升降杆(105a)设置在空心支撑杆(103)的内腔,所述升降杆(105a)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05b),所述缓冲弹簧(105b)的底部和空心支撑杆(10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105a)的左侧的前端和背端均设置有齿条(105c),所述空心支撑杆(103)表面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控制套(105d),所述控制套(105d)的内腔通过滑槽活动连接有伺服马达(105e),所述伺服马达(105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形齿轮(105f),所述控制套(105d)内壁的前端和背端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05g)和第二齿轮(105h),所述第二齿轮(105h)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形齿轮(105i),所述第二扇形齿轮(105i)的前端通过连杆和第一齿轮(105g)的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扇形齿轮(105i)的左侧和第一扇形齿轮(105f)的背端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5g)和第二齿轮(105h)的右侧均与齿条(105c)的左侧啮合连接,所述伺服马达(105e)的顶部设置有风控件(105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程测绘测量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01)包括风筒(201a),所述风筒(201a)的顶部和支撑板(10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风筒(201a)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十字杆(201b)和第二十字杆(201c),所述第一十字杆(201b)的左侧和第二十字杆(201c)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控扇叶(201d),所述风控扇叶(201d)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01e),所述支撑板(107)的顶部且对应第一转杆(201e)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201f),所述第二转杆(201f)和第一转杆(201e)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转杆(201f)的左侧和旋转板(202)的右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工程测绘测量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组件(209)包括盖板(209a),所述盖板(209a)设置在工程测绘测量装置(108)的顶部,所述盖板(209a)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雾板(209b),所述喷雾板(209b)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雾管(209c),所述喷雾管(209c)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雾喷头(209d),所述喷雾喷头(209d)设置有两个,所述喷雾管(209c)的前端和背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9e),所述连接管(209e)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存液盒(209f),所述存液盒(209f)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气管(209g),所述气管(209g)的底部和支撑板(10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管(209g)的内腔活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葵葵,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鑫宸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