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5142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涉及微波声学器件及其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包括:压电薄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压电薄膜用于传输Lamb波;输入换能器,设置于压电薄膜的第一表面,输入换能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Lamb波传入压电薄膜;输出换能器,设置于压电薄膜的第一表面,且输入换能器与输出换能器间隔设置,输出换能器用于接收压电薄膜传播的Lamb波,并将接收到的Lamb波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加热模组,设置于压电薄膜的第二表面,并与输入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的位置对应,加热模组用于对输入换能器和/或输出换能器位置处的压电薄膜进行加热,以改变压电薄膜的杨氏模量,进而使声延迟线的通带产生频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可适用于多种压电薄膜平台,满足高频、高效率及大调制范围的通带调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声学器件及其信号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


技术介绍

1、随着射频微机电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声波的调制器件在无线通信、传感和信号处理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2、然而,传统谐振式热声调制器通常采用独立于换能器区域的加热单元,不仅降低了热传递效率,还增加了器件结构的复杂性。此外,由于谐振器的锚结构较为脆弱,使得此类器件的调制范围较小,难以满足宽频调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谐振式热声调制器热传递效率,且调制范围较小,难以满足宽频调制的需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包括:压电薄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压电薄膜用于传输lamb波;输入换能器,设置于压电薄膜的第一表面,输入换能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lamb波传入压电薄膜;输出换能器,设置于压电薄膜的第一表面,且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第一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输入换能器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换能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地电极、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一悬浮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第二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输出换能器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第一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输入换能器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换能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地电极、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一悬浮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第二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输出换能器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电薄膜的通带可调声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换能器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接地电极、第二信号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李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