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钻井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卡钻事故是井下事故中最为复杂的一项,处理工艺十分繁琐,据统计,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处理一次卡钻事故平均需要12到15天,最长的则需几个月,而处理卡钻事故的时间占各种井下事故处理时间的60%以上。常规解卡方式对卡钻事故严重解卡效果不好或对孔壁稳定性影响较大,导致卡钻事故不能及时准确的得到正确的处理,很容易复杂化,使问题更严重,现提出一种便于钻头脱卡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包括钻头以及壳体,所述钻头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套筒底部的通孔贯穿入套筒中,且所述连接杆顶部远离钻头的一端设有凸起,且所述凸起的直径大于套筒底部通孔的孔径,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轴心处,且所述套筒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壁为上窄下宽的圆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钻头(201)以及壳体(101),所述钻头(201)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2),所述连接杆(202)通过套筒(203)底部的通孔贯穿入套筒(203)中,且所述连接杆(202)顶部远离钻头(201)的一端设有凸起,且所述凸起的直径大于套筒(203)底部通孔的孔径,所述套筒(203)固定连接在壳体(101)底部轴心处,且所述套筒(203)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块(205),所述定位块(205)内壁为上窄下宽的圆台形通槽,所述定位块(205)内壁与螺套(204)螺纹连接,且所述螺套(204)上对称设有多个通槽(2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钻头(201)以及壳体(101),所述钻头(201)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2),所述连接杆(202)通过套筒(203)底部的通孔贯穿入套筒(203)中,且所述连接杆(202)顶部远离钻头(201)的一端设有凸起,且所述凸起的直径大于套筒(203)底部通孔的孔径,所述套筒(203)固定连接在壳体(101)底部轴心处,且所述套筒(203)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块(205),所述定位块(205)内壁为上窄下宽的圆台形通槽,所述定位块(205)内壁与螺套(204)螺纹连接,且所述螺套(204)上对称设有多个通槽(206),所述通槽(206)用于分隔螺套(204),使螺套(204)能够产生形变,相邻的两个通槽(206)之间设有定位块(205),且多个所述定位块(205)均对应固定连接在螺套(204)内壁,所述定位块(205)内壁与连接杆(202)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螺筒(207)以及螺杆(208),所述螺筒(207)转动连接在壳体(101)底部,且所述螺筒(207)的一端贯穿入套筒(203)中,所述螺套(204)转动连接在螺筒(207)底部,且所述螺筒(207)螺纹连接在螺杆(208)上,所述螺杆(208)不具有自锁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压杆(301),所述螺杆(208)固定连接在压杆(301)轴心处,且所述压杆(301)滑动连接在插管(209)内壁,且所述螺杆(208)处于插管(209)轴心处,所述插管(209)固定连接在壳体(101)底部,且所述压杆(301)的另一端自壳体(101)顶部开口处贯穿而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井工程用卡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凸轮b(308)以及插杆(3001),多个所述插杆(3001)环绕设置于壳体(101)内,且所述插杆(3001)通过壳体(101)侧壁的通孔贯穿而出,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玉,张俊,白玉博,李川,孙明利,席二宣,庞江涛,马学林,张亚伟,王聪,刘蕾,方平,周正,张坤平,林成巍,刘佳佳,张思伟,陈卡,王珏善,范露,徐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勘资源勘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