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及共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4822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及共培养方法,属于细胞共培养技术领域。其包括基础培养基、双模式脂质体以及以下组分:B‑27无血清添加剂(不含维生素A)、GlutaMAX添加剂、N‑乙酰半胱氨酸以及抗坏血酸‑2‑磷酸盐;其中,双模式脂质体包括生长因子脂质体和pH响应脂质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的核心痛点,突破传统游离因子脉冲式添加的浓度波动缺陷,开发了双模式脂质体递送系统,通过双模式脂质体递送系统提升了细胞因子作用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游离因子脉冲式补加造成的浓度波动难题,实现稳定递送,使共培养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细胞共培养,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及共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1、神经干细胞作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神经损伤修复及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功能高度依赖于与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中其他细胞(尤其是小胶质细胞)的动态互作。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及直接接触,对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维持产生关键调控作用。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模拟生理微环境并支持两者协同作用的共培养体系,对神经再生研究、疾病建模及药物开发至关重要(schafer st等人,2023 cell186.10,2111-2126)。

2、目前,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共培养仍存在挑战,其中培养基兼容性与稳定性不足亟待解决。由于两类细胞对培养基成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神经干细胞需要特定的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培养基、双模式脂质体以及以下终浓度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基础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共培养培养基中不含维生素A的B-27无血清添加剂的终浓度为1.5~2%、GlutaMAX添加剂的终浓度为0.5~1%、N-乙酰半胱氨酸的终浓度为0.5~1 mM、抗坏血酸-2-磷酸盐的终浓度为90~100 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培养基、双模式脂质体以及以下终浓度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基础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共培养培养基中不含维生素a的b-27无血清添加剂的终浓度为1.5~2%、glutamax添加剂的终浓度为0.5~1%、n-乙酰半胱氨酸的终浓度为0.5~1 mm、抗坏血酸-2-磷酸盐的终浓度为90~100 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共培养培养基中使用的egf脂质体和bfgf脂质体以生长因子用量计,两者终浓度均为18~20 ng/m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培养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佳高谋陈鹏宇王文硕陈昱周周玉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