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区段温度调节,具体为一种多区段协同动态调节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各类连续热加工系统中,温度控制系统是确保工艺稳定性与产品一致性的核心环节。传统工业设备普遍采用“轴向分段”的温控结构,即将整条热加工路径按结构功能或空间位置划分为若干温控区段,分别配备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与独立控制回路。这种分区式控温方式虽然结构清晰、便于模块化设计,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区段之间的热传导、热对流及流动耦合现象使得局部温度变化往往会产生跨区段的热干扰效应,而传统系统缺乏统一的温度协同调节机制,难以实现全局热场的一致性控制。例如,在工业生产线或能源系统中,单一温控设备往往依赖静态模型,难以适应动态负载变化和非线性热力学耦合效应,导致温度波动大、能耗高,且多区段间的热传导与剪切热反馈缺乏协同优化机制。此外,现有技术对热源的实时回收与再利用效率较低,尤其在多能形态耦合场景中,难以实现热能的动态分配与储能协同,限制了系统的整体能效与稳定性。
2、现有技术中的,公开号为cn214000522u公开了一种具备多段温度控制且均衡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区段协同动态调节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区段协同动态调节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螺杆区按螺杆长径比划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筒体段按长度与直径比划分为1-4区,机头区按模唇宽度与模唇间隙比划分为H1-H3区,所述加料段长径比范围为0-8,压缩段长径比范围为8-20,均化段长径比范围为20-末端,所述筒体段按照长度与直径比划分,1区划分范围为0-5,2区划分范围为5-15,3区划分范围为15-25,4区划分范围为25-末端,所述机头区按模唇宽度与模唇间隙比即模唇比划分,H1区划分范围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区段协同动态调节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区段协同动态调节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螺杆区按螺杆长径比划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筒体段按长度与直径比划分为1-4区,机头区按模唇宽度与模唇间隙比划分为h1-h3区,所述加料段长径比范围为0-8,压缩段长径比范围为8-20,均化段长径比范围为20-末端,所述筒体段按照长度与直径比划分,1区划分范围为0-5,2区划分范围为5-15,3区划分范围为15-25,4区划分范围为25-末端,所述机头区按模唇宽度与模唇间隙比即模唇比划分,h1区划分范围为15-20,h2区划分范围为20-30,h3区划分范围为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区段协同动态调节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热剪导建模模块中螺杆区压缩段剪切热功率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区段协同动态调节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热剪导建模模块中三维非稳态控制方程的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明,陈志南,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力臣橡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