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收充电,尤其涉及一种塔机抗风载摄像机动能回收充电机构。
技术介绍
1、在建筑施工领域,塔式起重机(塔机)作为高空作业的核心设备,其搭载的摄像机系统需持续供电以保障吊装作业的视觉监控。传统技术中,摄像机供电主要依赖塔机主电箱直接取电或独立蓄电池供电,但存在以下技术瓶颈:
2、1、能量浪费严重:塔机吊装绳索系统在收放绳过程中,转轴转动产生的动能通常以摩擦热形式损耗,未被有效回收利用。
3、2、单一动力源局限性:部分现有技术尝试通过机械传动回收吊装动能,但仅能在吊装作业时发电,当塔机待机或非吊装状态时,能量回收系统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蓄电池充电效率低下,尤其在施工间歇期易出现电量不足问题。
4、3、能源供给不连续:独立蓄电池供电受容量限制,需频繁人工充电或更换,而高空作业环境下的维护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取自塔机主电箱的方案则增加了电控系统的负荷,可能影响吊装机构的动力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机抗风载摄像机动能回收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移动装置(1)、接电盒(101)、吊装绳索系统(102)、受电端(103)、蓄电池(104)、支撑板(105)、发电机(106)、控制器(107)和传输组件,接电盒(101)固设于塔机臂梁的预设安装位,通过电缆与塔机电控箱建立电气连接,移动装置(1)装配于塔机滑轨,吊装绳索系统(102)集成于移动装置(1),其动力电源线缆与塔机电控箱相连,受电端(103)安装在移动装置(1)前部左侧,受电端(103)与接电盒(101)电性连接,移动装置(1)上固定安装有摄像机,且与受电端(103)通过线缆构建电气通路,移动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机抗风载摄像机动能回收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移动装置(1)、接电盒(101)、吊装绳索系统(102)、受电端(103)、蓄电池(104)、支撑板(105)、发电机(106)、控制器(107)和传输组件,接电盒(101)固设于塔机臂梁的预设安装位,通过电缆与塔机电控箱建立电气连接,移动装置(1)装配于塔机滑轨,吊装绳索系统(102)集成于移动装置(1),其动力电源线缆与塔机电控箱相连,受电端(103)安装在移动装置(1)前部左侧,受电端(103)与接电盒(101)电性连接,移动装置(1)上固定安装有摄像机,且与受电端(103)通过线缆构建电气通路,移动装置(1)前部右侧装配有蓄电池(104),其顶部搭载控制器(107),移动装置(1)后部对称安装有支撑板(105),各支撑板(105)外侧分别安装有发电机(106),发电机(106)、蓄电池(104)及受电端(103)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07)建立电性连接,蓄电池(104)内置整流器模块,支撑板(105)上集成传输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机抗风载摄像机动能回收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传输组件包括有耦合器(201)、传动锥齿轮(202)、连接轴(203)、转接锥齿轮(204)、皮带组(205)、棘齿圈(206)和复位弹簧(207),支撑板(105)顶部内侧通过轴座安装有耦合器(201),耦合器(201)的从动侧同轴连接有传动锥齿轮(202),两个耦合器(201)主动侧分别与吊装绳索系统(102)的转轴端面形成非接触式磁场耦合,支撑板(105)前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03),连接轴(203)中部转动连接有转接锥齿轮(204),转接锥齿轮(204)与支撑板(105)转动连接,转接锥齿轮(204)与对应的传动锥齿轮(202)相互啮合,连接轴(203)上端与对应的发电机(106)输入轴之间连接有皮带组(205),连接轴(203)下端垂直滑动连接有棘齿圈(206),棘齿圈(206)与连接轴(203)下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07),传动锥齿轮(202)下端外圈加工有棘齿槽,该棘齿槽与棘齿圈(206)形成嵌入式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机抗风载摄像机动能回收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小齿轮(301)、大齿轮(302)、传动轴(303)、支撑筒(30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