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51297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3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包括竹编织层和包覆竹编织层的包覆层,竹编织层由竹单元编织而成,竹单元包括竹条、竹篾和竹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包覆层为树脂包覆层或涂料包覆层;竹编织层或竹单元由极性溶剂预处理过。制备方法包括绝干竹单元制备、绝干竹编织层制备、竹编织层溶剂预处理和竹塑复合吸波材料成型,或者包括绝干竹单元制备、绝干竹单元溶剂预处理、预处理竹编织层制备、竹塑复合吸波材料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具有较强的电磁波吸收能力,且吸收性能易调控,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且对环境友好,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涉及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具有包覆型编织网状结构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吸波材料是一类可以让电磁波进入到其内部并通过介质损耗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从而达到衰减电磁波目的的特殊材料。良好的吸波材料需要分别满足阻抗匹配和衰减匹配。阻抗匹配是指当电磁波辐射到材料的表面时,能够尽可能地进入到材料的内部,衰减匹配是指能够使电磁波最大限度地衰减在材料内部。表征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为反射损耗rl和有效吸收频段。其中反射损耗表示材料对单一频率电磁波的损耗能力,一般为负值,且数值越小,损耗能力越强,而有效吸收频段则表示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rl≤-10db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因为被吸波材料保护的对象往往要面对比较复杂的电磁波环境,所以需要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调控的微波吸收性能。目前,常见的介质损耗吸波材料主要有碳基吸波材料、磁性吸波材料和陶瓷基吸波材料。这些材料高度依赖材料的本征导电性、磁性和微纳结构设计,其不仅微波吸收性能的可调控性较差且制造难度大,所以这类微波吸收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编织层和包覆所述竹编织层的包覆层(2),所述竹编织层由竹单元(1)编织而成,所述竹单元(1)包括竹条、竹篾和竹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包覆层(2)为树脂包覆层或涂料包覆层;所述竹编织层或竹单元(1)由极性溶剂预处理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织层为一层以上;所述编织包括经纬方向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单元(1)的宽度为1mm~6mm,所述竹单元(1)的厚度为0.5mm~5mm,相邻的所述竹单元(1)之间的间距为1mm~2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编织层和包覆所述竹编织层的包覆层(2),所述竹编织层由竹单元(1)编织而成,所述竹单元(1)包括竹条、竹篾和竹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包覆层(2)为树脂包覆层或涂料包覆层;所述竹编织层或竹单元(1)由极性溶剂预处理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织层为一层以上;所述编织包括经纬方向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单元(1)的宽度为1mm~6mm,所述竹单元(1)的厚度为0.5mm~5mm,相邻的所述竹单元(1)之间的间距为1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单元(1)的宽度为1mm~3mm,所述竹单元(1)的厚度为0.5mm~2mm,相邻的所述竹单元(1)之间的间距为1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竹塑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包覆层为树脂包覆层时,采用的树脂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竹塑复合吸波材料的厚度为2.5mm~1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鹏王雨露罗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