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地下室机电管道施工是关键环节,但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地下室建筑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梁、柱布局密集,导致施工空间极为狭窄。传统施工方法依赖倒链、叉车等机具进行运输与安装。然而,这些机具在狭小空间内操作受限,叉车转运不便,倒链等装置难以安装,不仅施工效率低下,且存在管道定位精度不足、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2、此外,传统施工缺乏数字化手段,难以精准规划施工路径和工序。在管道组对环节,因空间干涉导致的管道与结构柱碰撞、多专业管线冲突等问题频发,常需返工调整,增加工期与成本。随着建筑工程对施工精度、效率及绿色环保要求的提升,亟需一种适用于地下室复杂环境的管道施工技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以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实现高效、精准、智能化的施工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组件包括有主顶杆(9)和副顶杆(10),所述主顶杆(9)固定连接在撑杆(2)一端,所述主顶杆(9)和所述副顶杆(10)之间通过第一卡合组件连接,所述主顶杆(9)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1),所述第一连接槽(11)一侧开设有第一卡合槽(12),所述副顶杆(10)一端卡合在第一连接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有第一复位弹簧(13)、三角卡块(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组件包括有主顶杆(9)和副顶杆(10),所述主顶杆(9)固定连接在撑杆(2)一端,所述主顶杆(9)和所述副顶杆(10)之间通过第一卡合组件连接,所述主顶杆(9)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1),所述第一连接槽(11)一侧开设有第一卡合槽(12),所述副顶杆(10)一端卡合在第一连接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有第一复位弹簧(13)、三角卡块(14)和l形推板(15),所述副顶杆(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6),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3)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6)内,且第一复位弹簧(13)一端与l形推板(15)连接,所述三角卡块(14)与l形推板(15)连接,且三角卡块(14)卡合在第一卡合槽(12)内,所述第一安装槽(16)一侧开设有通孔(17),所述l形推板(15)一端贯穿通孔(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组件包括有第一伺服电缸(18)和顶块(19),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8)安装在撑杆(2)一端,且第一伺服电缸(18)输出端与顶块(19)连接,所述撑杆(2)上安装有第一控制按钮(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21)和两个限位块(22),所述撑杆(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3),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1)安装在第二安装槽(23)内,且第一电动推杆(21)输出端与延伸板(3)连接,所述撑杆(2)上安装有第二控制按钮(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可调式管道组对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二复位弹簧(26)和卡合块(27),所述延伸板(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8),所述第二复位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俊,白华,曲立娟,吴财辉,毛赶江,黄福玮,白业生,邱哲浮,吴俊毅,肖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