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048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6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该终端包括信标发射模块、光学天线模块、信标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及分光模块。信标发射模块与信号发射模块分别通过轴棱锥将高斯光束转换为贝塞尔光束,经准直透镜输出;光学天线模块的主镜和次镜离轴安装,实现光束缩束与扩束;分光模块通过快速反射镜、1/4波片、二向色镜及偏振分光镜完成光路切换与分光;信标接收模块利用CMOS探测器获取信标光位置信息,信号接收模块通过APD探测器接收信号光。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特性,结合离轴光学天线与偏振分光设计,实现高精度、低损耗的激光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


技术介绍

1、激光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束作为信息载体,在自由空间(例如大气、太空或水下)中传输数据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例如微波、毫米波),激光通信具有超高带宽、低延迟、强抗干扰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军事保密通信、无人机链路、深空探测等领域。然而,在这些领域中,光束的衍射效应一直是限制通信距离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2、在激光通信领域中,传统的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时会发生衍射扩散,导致光斑随距离增大而扩大,降低接收端的光功率密度,影响通信距离和信号质量。不仅如此,高斯光束的能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区域,收发两端需要极高的对准精度,微小偏移会导致信号大幅衰减,增加系统调整难度。另外,大气湍流、散射等复杂环境的扰动还会扭曲高斯光束的波前,引起光强闪烁和相位畸变,降低通信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p>

2、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标发射模块、光学天线模块、信标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以及分光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扩束镜(002)和所述第二准直扩束镜(014)均采用双片式镜头结构,分别位于所述信标发射激光器(001)和所述信号发射激光器(013)之后,用于将对应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转换为平行高斯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棱锥(003)和所述第二轴棱锥(015)均为熔石英材质,锥角大小用于将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标发射模块、光学天线模块、信标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以及分光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扩束镜(002)和所述第二准直扩束镜(014)均采用双片式镜头结构,分别位于所述信标发射激光器(001)和所述信号发射激光器(013)之后,用于将对应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转换为平行高斯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棱锥(003)和所述第二轴棱锥(015)均为熔石英材质,锥角大小用于将入射的平行高斯光束转换为贝塞尔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004)和所述第二准直透镜(016)均为非球面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005)为凹抛物面,所述次镜(006)为凸抛物面,所述主镜(005)和所述次镜(006)均进行保偏镀膜设计,具备圆偏振保持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标发射激光器(001)发射波长为808nm的激光信号,所述信号发射激光器(013)发射波长为1540nm的激光信号,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波长为1563nm的信号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激光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天线模块的放大倍率用于对接收到的外部光线缩束或对内部出射光线准直扩束,所述光学天线模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季芮振亮郑耀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科光桥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