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及功率需求的持续提升,电池单体设计趋向于大尺寸多极耳方向发展。极耳由集流体向外凸出的凸出区域形成,极耳尺寸较大时,在装配过程中易于出现翻折问题。
2、极耳翻折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极耳翻折会造成极耳与集流体主体区域和/或外部端子未有效连接或接触,导致内阻升高;或者,极耳翻折可能插入卷芯内部引发电芯短路或析锂等。
3、为了解决极耳翻折问题,传统技术中,多聚焦于极耳厚度优化或者使用极耳胶,但是,极耳厚度增加会牺牲电池能量密度,而极耳胶工艺成本高且改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极耳易于翻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极耳翻折风险的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和用电装置。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包括:
3、集流体,包括主体部和凸出所述主体部设置的凸部;
4、活性物质层,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设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30)和所述第二加强部(40)均位于所述极片的同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极耳(121)的一侧表面凹陷,另一侧表面对应凸起,形成所述第一加强部(30);所述第一区域(21)的一侧表面凹陷,另一侧表面对应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加强部(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30)和所述第二加强部(40)相互连接形成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横截面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30)和所述第二加强部(40)均位于所述极片的同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极耳(121)的一侧表面凹陷,另一侧表面对应凸起,形成所述第一加强部(30);所述第一区域(21)的一侧表面凹陷,另一侧表面对应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加强部(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30)和所述第二加强部(40)相互连接形成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加强部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凹陷深度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夹角θ,0°≤θ≤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具有相互连接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之间平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21)的平均厚度比所述第二区域(22)的平均厚度小△t;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2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区域(211)和第二子区域(212),所述第一子区域(211)相对于所述第二子区域(212)靠近所述凸部(12)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区域(211)具有第一高度m1,所述第二子区域(212)具有第二高度m2;
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周,张正淳,章文杰,林海,廉俊杰,查煜澄,李磊,余海军,於洪将,王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