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泵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974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6 19:14
本技术属于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流泵降噪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导流面;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互扣合对接,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导流面,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第二导流面与第一导流面围合成流道;叶轮,转动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用以将进水管内的水引入流道内,并将流道内的水由出水管泵出,其中,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凸起,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能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与限位凹槽相配合,限位凹槽能够限制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设置角度。本技术可防止出水管与流道对接位置因错位而积累气体,从而可防止导流泵内部发生气蚀,可提高泵体质量和使用寿命,还可减少噪音异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泵,尤其涉及一种导流泵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1、导流泵在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污水处理、灌溉、水道控制等领域经常会使用到。导流泵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其内部的叶轮和导流结构。当电机驱动叶轮旋转时,液体被吸入泵体,并在叶轮的作用下获得能量,然后沿着导流结构被输送到所需的位置。具体来说,导流泵利用离心力将介质从进口管道吸入泵体,然后在高速旋转的叶轮的作用下将介质顺着导流筒旋转出去,达到输送或循环的目的。

2、现有导流泵无防呆结构,在前后壳的装配过程中容易发生错位,进而会造成流道与出水口的错位,偏心错位处易积累气体进而产生气蚀,影响泵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泵降噪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流泵内部流道与出水管易偏心错位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泵降噪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导流面、进水管和出水管;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扣合对接,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导流面,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围绕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外围向内凸出设置有一段限位壁,所述限位凹槽由所述限位壁的其中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围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边缘凸出设置有一段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在靠近所述限位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面平滑过渡,所述限位筋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抵顶所述限位壁的另一端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流道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围绕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外围向内凸出设置有一段限位壁,所述限位凹槽由所述限位壁的其中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围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边缘凸出设置有一段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在靠近所述限位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面平滑过渡,所述限位筋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抵顶所述限位壁的另一端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流道方向的侧面与所述限位壁朝向所述流道方向的侧面之间平滑过渡且沿同一螺旋轨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截面由远离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水管的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泵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包括平面区域和弧面区域,所述弧面区域与所述第一导流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创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