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诱捕再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之间进行化学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诱捕器利用目标昆虫的信息素来模拟昆虫之间的交流信号,吸引目标昆虫进入诱捕器,并使用陷阱或其他方式将其捕获。某些昆虫对特定食物的气味非常敏感,诱捕器通过释放特定食物的气味来吸引目标昆虫。一旦昆虫进入诱捕器内部,就会被装置捕获。
2、捕获的林业害虫会直接掉落到集虫桶内存放,存放一定量后再将其害虫倒出桶外,害虫本体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不能够回收使用时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直接倒到户外还会吸引到其他害虫蚕食,就会使林木遭受其他种类害虫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包括诱芯和集虫桶,所述集虫桶上设置有内罩,所述内罩外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内罩上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包括诱芯(1)和集虫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桶(2)上设置有内罩(29),所述内罩(29)外设有电热丝(28),所述电热丝(28)与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内罩(29)上连接有外壳(5),所述外壳(5)内转动连接有内磨辊(14),所述内磨辊(14)外圈设有外磨辊(9),所述内磨辊(14)中部滑动连接有连杆(15),所述连杆(15)的一端设有堵板(13),所述堵板(13)插接在内罩(29)上,所述连杆(15)的另一端设置在伺服电机(19)的输出方向上,所述外壳(5)上螺纹连接有回收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包括诱芯(1)和集虫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桶(2)上设置有内罩(29),所述内罩(29)外设有电热丝(28),所述电热丝(28)与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内罩(29)上连接有外壳(5),所述外壳(5)内转动连接有内磨辊(14),所述内磨辊(14)外圈设有外磨辊(9),所述内磨辊(14)中部滑动连接有连杆(15),所述连杆(15)的一端设有堵板(13),所述堵板(13)插接在内罩(29)上,所述连杆(15)的另一端设置在伺服电机(19)的输出方向上,所述外壳(5)上螺纹连接有回收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桶(2)与内罩(29)相互贯通,所述内罩(29)外周设置有外罩(8),所述外罩(8)的一端连接在集虫桶(2)上,所述外罩(8)的另一端与外壳(5)相连,所述外壳(5)内部与内罩(29)相互贯通,所述外壳(5)的直径大于外罩(8)的直径,所述外罩(8)外侧设有风机(3),所述风机(3)与控制器(4)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8)与内罩(29)之间的空间构成发热仓(12),所述内罩(29)的直径小于外罩(8)的直径,所述内罩(29)的侧缘上均匀开设有通口(11),所述外罩(8)侧缘上开设有通风口(7),所述通风口(7)与发热仓(12)相互贯通,所述发热仓(12)内排布有电热丝(2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智能诱捕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内部设置有内壳(10),所述外壳(5)和内壳(10)之间设置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水平布置在外壳(5)和内壳(10)之间,所述内壳(10)的直径小于外壳(5)的直径,所述外磨辊(9)设置在外壳(5)的内壁上,所述外磨辊(9)和内磨辊(14)的研磨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周爱英,毛亮,汤全国,杨伟,赵娇娇,白亚男,周海婷,闫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掖市清旭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